[发明专利]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90845.4 | 申请日: | 2007-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2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吉;黄荣丞;林福文;杨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5B6/78 | 分类号: | H05B6/7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柏 |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式微 加热 装置 | ||
1. 一种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包括微波发射部、微波照射部及输送部;该微波发射部连接微波照射部;输送部设于微波照射部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微波照射部具有多个彼此相邻地配置的微波照射单元;微波发射部将单一的微波能源分成对应于微波照射单元的数目的多个微波并分别传输至多个微波照射单元;使来自微波发射部单一的微波能源的微波,经由所述微波照射单元的照射,加热由输送部的移动而经过微波照射部下方的介电性物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介电性物质是吸收微波的能量而被加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微波发射部包括相连接的一微波产生器及一波导传输部;波导传输部包括一环行器连接至少一个功率分配器;该环行器用以吸收微波反射能量,保护微波产生器;至少一个功率分配器用以将微波产生器产生的单一的微波能源分成对应于微波照射单元的数目的多个微波并分别传输至多个微波照射单元。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进一步结合热风装置、红外线装置或油炸装置,以进一步对该介电性物质进行加热。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该微波发射部将单一的微波能源等分成对应于微波照射单元的数目的多个微波并分别传输至多个微波照射单元。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微波发射部包括相连接的一微波产生器及一波导传输部;波导传输部包括一环行器连接至少一个功率分配器;环行器用以吸收微波反射能量,保护微波产生器;至少一个功率分配器用以将微波产生器产生的单一的微波能源等分成对应于微波照射单元的数目的多个微波并分别传输至多个微波照射单元。
7.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微波照射部被设于一金属制的加热腔体的内部顶端;加热腔体具有让输送部穿过的开口端;微波照射单元是开孔呈渐大矩形状的斜口号角单元;所述彼此相邻的斜口号角单元所传输的微波能量,是发生耦合现象而照射至介电性物质的上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波导传输部包括三个功率分配器;所述功率分配器分别为等分为二的功率分配器,是分别为电场平面的T形接头;该T形接头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与二个成U字形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两第二通道的连接处,具有由一圆弧曲面及矩形的凹槽其中之一者形成的阻抗匹配结构;其中一个功率分配器的第一通道连接环行器为能源输入端,而二个第二通道分别连接其余的两功率分配器的第一通道;其余的两功率分配器的二个第二通道为能源输出端,将微波能量由一等分成四。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能源输入端及能源输出端为互相平行及垂直的设置其中之一者。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微波照射单元之间具有狭缝;所述介电性物质被置于所述狭缝的下方的位置;所述介电性物质是被狭缝传输的微波能量所加热。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加热腔体的前、后端分别装有一微波防泄漏段。
12.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微波照射部被设于一金属制的加热腔体的内部顶端;加热腔体具有让输送部穿过的开口端;微波照射单元是开口的长、宽渐趋变大,依所需成一斜角,斜口末端加设一矩形金属框的平口号角单元;同一列相邻两个平口号角单元输出的微波具有相同的起振时间、相同相位,经由一矩形金属围幕使相邻平口号角单元输出的微波延迟互相发生耦合现象,因而使微波加热区域集中在所述平口号角单元的开口正下方的区域。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波导传输部包括一个功率分配器;功率分配器是为电场平面的三角形接头;该接头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与三个第二通道;该接头于第一通道与三个第二通道的中间连接处呈现三角构形的阻抗匹配结构;功率分配器的第一通道连接环行器为能源输入端,而三个第二通道分别为能源输出端,将微波能量由一等分成三。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续式微波加热装置,其中能源输入端及能源输出端为互相平行及垂直的设置其中之一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未经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08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形成隐蔽布线的方法及采用其的衬底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配电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