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90470.1 | 申请日: | 2007-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3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充博;山本光雄;田中茂;大池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15/02 | 分类号: | G03G15/02;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徐敏刚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比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具有接触充电式的充电辊以及清洁该充电辊的清洁辊,该充电辊在接触受驱动而转动的图像保持件时转动,同时为该图像保持件的表面充电。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抑制臭氧排放、使成像装置更加紧凑、降低高压电源成本等,人们采用辊式充电器(BCR)替代传统的非接触式充电器(诸如反电晕充电器等)来作为采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充电装置,其中辊式充电器设置成接触或邻近图像保持件。
在这种接触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中,由于充电辊始终接触图像保持件,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有异物粘附到充电辊的表面上而容易产生污染。在转印处理的下游侧,重复执行成像操作的图像保持件的表面在转印之后受到清洁处理,该清洁处理清除诸如残留调色剂等的异物。此后,图像保持件的表面进入充电处理区域。但是,即使在经受清洁处理之后,比调色剂还小的微小颗粒,比如调色剂颗粒的一部分或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等没有被清除掉而保留在图像保持件上,从而粘附到充电辊的表面上。粘附到充电辊表面上的异物导致充电辊的表面电阻值不均匀,并且发生异常放电或不稳定放电,从而使得充电均匀性下降。
为了克服该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技术,其中使由辊形海绵件等形成的清洁辊压接触转动的充电辊的表面,并且由该充电辊驱动。由此抑制充电辊的破裂以及表面结膜,并且清洁辊能够长期地清除充电辊表面上的异物(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8-95350)。
但是,在上述这种结构中,使由诸如海绵件等的多孔弹性体形成的清洁辊压接触充电辊,由于伴随压接触而产生的清洁辊轴的挠曲,或者由于多孔弹性体的排斥力,清洁辊相对于充电辊的咬入量在清洁辊的中部低于在清洁辊的两个端部,因此存在使得中部的清洁能力下降的问题。如果为了克服该问题而将中部的咬入量设置成合适值以表现出足够的清洁能力,那么在端部的咬入量将变得过大。在充电辊的端部会形成外部添加剂膜(在该膜中,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牢固地粘附到辊表面上),或者使辊表面涂层磨损,等等,从而发生不均匀的充电。
人们还想到克服该问题的其他办法,例如,改变海绵件沿其轴向方向的厚度,使得清洁辊的外径在中部大于两个端部,从而使得对充电辊的咬入量沿着轴向方向大致均匀。
但是,通常来说,海绵(多孔弹性体)的成型能力差,因而其不能获得高的形状精度。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为了获得期望形状,采用特殊形状(诸如上文所述)海绵件的清洁辊在模制之后需要大量的处理时间,从而其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结构的清洁辊很好地清洁充电辊,并且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成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具有:转动的图像保持件;充电辊,该充电辊压接触所述图像保持件并且通过该图像保持件而从动转动,并为所述图像保持件充电;以及清洁辊,该清洁辊压接触所述充电辊并且通过该充电辊而从动转动,并清洁该充电辊,所述清洁辊包括:芯材,该芯材的两个端部被可转动地支撑;以及清洁件,该清洁件由辊状多孔弹性体形成并设置在所述芯材的外周表面处,并且该清洁件的轴向端部侧形成为比该清洁件的轴向中部的厚度厚。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中可以清楚地获知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根据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设置在图1的成像装置中的感光鼓、充电辊以及清洁辊的放大视图;
图3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鼓、充电辊、清洁辊以及支架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辊和清洁辊枢转地支撑在轴承件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辊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B是表示传统清洁辊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用在关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辊中的海绵层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在具有不同轴径的清洁辊上形成的海绵层的中部处的咬入量和端部处的咬入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辊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0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