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用式挂锁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87504.1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苗新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7/00 | 分类号: | E05B67/00;E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挂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特别是涉及一种具钥匙与密码开锁功能,且可直接、快速的达成锁固,使用上更为方便的两用式挂锁。
背景技术
挂锁是可运用于门、置物箱等物体的锁固,其具有一锁栓,可脱离于挂锁本体,并在使用时与该挂锁相互固定,借以达成各种锁固功能。
现有技术的挂锁一般是借由钥匙或数字转轮来达到开锁或闭锁,其在上锁时,必须要在穿入锁栓同时,进一步配合操作钥匙或数字转轮才能够顺利完成上锁的动作,如此使得该现有技术的挂锁在操作上往往花费较多时间,且非常的不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两用式挂锁,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挂锁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两用式挂锁,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挂锁,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挂锁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两用式挂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供以号码或者钥匙相互搭配方式进行开闭锁;再则,其上锁时,无须配合钥匙或数字转轮的操作,因此使用上更为方便、快速,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两用式挂锁,其包括有一壳体、一锁栓、一锁芯部及一转轮组,其中:
该壳体内部形成有相通的复数容室,其中包括有一第三容室,该第三容室中穿置滑设有一滑移座,且一侧设置固定有一第二复位弹性元件;另该壳体一侧轴向形成有一穿槽,该穿槽中穿设有一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且该穿槽侧壁穿透形成有一导孔,该导孔与第三容室相通,且内部设置有一可自由滚动的滚珠;
该锁栓是连结于该壳体上,其一端具有弯勾部;另一端形成有一嵌部,该端穿入壳体的穿槽中而压抵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并以嵌部与导孔相对,借滚珠嵌入该嵌部中而相对锁固于该壳体上;
该锁芯部是设置于该滑移座中,其侧壁面突出有一卡挚杆,该卡挚杆的端处位于导孔一端而限制滚珠的滚向,且压抵于该第二复位弹性元件的顶端;该锁芯部是可与一钥匙相互配合而带动卡挚杆旋转一角度及压缩该第二复位弹性元件,借以解除滚珠滚向的限制;
该转轮组是具有复数露出于壳体的数字转轮,其可分别转动至预定角度,允许该滑移座带动锁芯部及其卡挚杆产生位移及压缩该第二复位弹性元件,借以解除滚珠滚向的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两用式挂锁,其壳体的穿槽中段处突出有一突柱,且该第一复位弹性元件是设置于该突柱与该穿槽底端之间;
其锁栓的穿设于穿槽的一端是形成有一作动部,该作动部位穿槽之中,压抵于穿槽内的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且穿透形成有一长型的限位孔,该限位孔是与突柱相穿合而令该锁栓受限移动于一定距离内。
前述的两用式挂锁,其滑移座外部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凹部,该凹部是可与导孔相对,供滚珠嵌入,且该滑移座中央形成有一容孔,且该容孔中的相对两内壁面上,分别凹入成型有卡挚部;
该锁芯部是设置于滑移座的容孔内,其端面具有露出于壳体的锁孔,且其周缘外壁径向设有复数透孔,该透孔均与锁孔相通且内部分别设有一锁片及一弹性元件,该锁片中央分别设有特定长短的锁片孔,且一侧具有突缘与弹性元件相抵,借以受弹性元件的推力而突出透孔,扣设于第三容室的卡挚部内。
前述的两用式挂锁,其壳体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一容室,该第一容室是形成有复数相互平行的轮槽,且该壳体在各轮槽相对应处,分别形成有视窗与各轮槽相通;
且其滑移座底部相对于第一容室突出成型有一抵杆;
另该转轮组是设置于第一容室之内,其数字转轮是分别设置于各轮槽之中,其表面环绕形成有相邻的号码及定位槽,且露出于壳体的视窗,其中央形成有结合孔,该结合孔内缘形成有复数卡沟;且该转轮组进一步包括有复数轮座、一枢杆、一第三复位弹性元件,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金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75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