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车载设备支撑稳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86898.9 | 申请日: | 2007-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潘玉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47B5/06 | 分类号: | A47B5/06;A47B5/04;B60N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车载 设备 支撑 稳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车载设备支撑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设备支撑稳定装置是用于放置各种车载设备,诸如路况检测仪器、电脑、广播、通讯设备等的工作平台,而在普通的车辆车厢内并没有专用的操作平台,并且要设置这样的操作平台也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这在普通的汽车上也是难以实现的。此外,诸如电脑这样的设备已成为现代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习惯了随身携带便携式电脑外出办事,但是在汽车里使用便携式电脑由于通常放置在腿上操作,因而存在由于电脑辐射、散热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电脑也不易放置平稳。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放置诸如电脑这类车载设备的稳定支撑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支撑稳定、便于携带且占用空间小的便携式车载设备支撑稳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车载设备支撑稳定装置,包括台面,还包括挂架,所述挂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面一侧的吊杆和铰接于吊杆端部的头枕挂板,该头枕挂板的铰接轴上设有紧固结构,在头枕挂板沿长度方向设有长孔,长孔中穿设二个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一端连接有套筒、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母,在所述套筒中穿设头枕挂杆。
所述台面和吊杆通过合页连接,便于台面折叠收放,在所述吊杆与所述台面之间插有直角限位器,用于将吊杆和台面限定在直角位置。
在所述吊杆与台面连接位置设有台面高度调节装置,该台面高度调节装置由在吊杆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连接孔和在所述合页设置的连接螺钉构成。
所述紧固结构由设有螺孔的铰接轴、与铰接轴连接的紧固螺钉和设在紧固螺钉与所述吊杆之间的压板组成。通过锁紧紧固螺钉可以将吊杆与头枕挂板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保证将台面固定在平行于地面的位置。
所述吊杆为二根,在台面侧面对称设置,使得台面吊设稳固。所述长孔为二个,分设所述头枕挂板两端。
在所述台面下面还设有与台面铰接的支撑管,支撑管由可伸缩的两段组成,其中一段套在另一段支撑管外面并由锁定装置锁定。支撑管可以保证台面支撑更为稳固,采用两段式调节结构可以调节支撑管的长度适合台面的高度。
所述支撑管还包括铰接套,该铰接套呈三通状,其直通端套于在所述台面下设置的平滑轴上,支撑管可以沿平滑轴移动,便于调整支撑管的位置更适于人体的乘坐位置,平滑轴通过其两端设置的台面支架安装于所述台面,而铰接套第三端则活动连接于支撑管头部,支撑管头部与铰接套活动连接,可以方便将支撑管取下及存放。
在所述支撑管下端铰接有底座支撑板,使得支撑管下部与车体的接触面积更大,支撑更牢固。
由于本发明采用挂架,通过挂架的头枕挂板和头枕挂杆将便携式车载设备支撑稳定装置吊挂在车座头枕的支架上,穿设在长孔中的调节螺栓可以沿长孔左右移动,使之适合头枕支架的宽度并将头枕挂板固定在支架上,而通过紧固结构可以将吊杆调节并固定在垂直地面的位置,从而使得台面固定在平行于地面在位置,车载设备如电脑可以放在台面上避免将其放置于腿上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车载设备的放置也比较平稳,该稳定装置不用时可以收折起来存放,因而也更节省空间,而且便于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车载设备支撑稳定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正面视图。
图3为图1的C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D部放大图。
图中
1.底座支撑板 2.底座支架 3.支撑管 4.合页 5.吊杆
6.套筒 7.头枕挂杆 8.调节螺母 9.头枕挂板
10.铰接轴 11.直角限位器 12.台面 13.台面支架
14.平滑轴 15.锁定手轮 16.铰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便携式车载设备支撑稳定装置,包括台面12,还包括挂架,所述挂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面12一侧的吊杆5和铰接于吊杆5端部的头枕挂板9,该头枕挂板9的铰接轴10上设有紧固结构,在头枕挂板沿长度方向设有长孔,长孔中穿设二个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一端连接有套筒6、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母8,在所述套筒6中穿设头枕挂杆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68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沉积硅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