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散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86716.8 | 申请日: | 200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1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蔡昇颖;施希弦;郑世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使光源的光线均匀散射的扩散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模组(BLM),会因光源配置与发光方式不同,而有侧光式(side lighting)与直下式(bottom lighting)等设计型态,在以下说明中都是以直下式背光模组来表示。一般直下式背光模组会在一个光源上方安装一片扩散板,用以模糊光源轮廓,并造成光线大角度散射,使得来自光源的光线分布成一面光源。
为了让光源射出的光线,在经过扩散板的光学作用后,能产生均匀光线,并提高背光模组亮度与均辉度,目前扩散板在结构设计上,通常会在一高分子基材内掺混少量无机或有机粒子,或是在基材的上、下表面添加含有粒子的扩散层,以利用粒子与基材间折射率的差异,造成光线的扩散效果。
上述掺杂无机或有机粒子的方法,虽然可以增加光线扩散率,然而,此法所添加的粒子,却会吸收光能量而降低光线穿透率,使得透过该扩散板的光线发生色相偏移的问题,而面临液晶显示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所以此背光模组的透光率仍有待改善,因此还须研发出可增加扩散率及穿透率的扩散板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兼具高扩散率及高穿透率,可提升背光模组的均匀度及辉度的扩散板。
本发明的一种扩散板,包括:一具有四相邻接的侧边的基材,及多数个阵列在该基材中且分别贯通其中的两侧边的长形孔洞,每一长形孔洞皆具有一弧面。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借由在基材中长形孔洞的设计,能使扩散板达到兼具有高扩散率及高穿透率,而可提升背光模组的均匀度及辉度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扩散板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扩散板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扩散板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扩散板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扩散板的一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扩散板的一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示意图;及
图8是本发明扩散板的一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扩散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安装在一背光模组(图未示)中,且位在一光源(图未示)的上方,并包括:一块基材1,及多数个长形孔洞2。
该基材1是一块矩形平板,厚度为1.0mm~10mm,并具有一面向光源的底面11、一相反于底面11的顶面12,及四直立衔接在顶、底面12、11间且相邻接的侧边13。该基材1的材料是选自至少一种透明高分子材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环烯烃共聚物(mCOC)、聚苯乙烯(PS),及聚4-甲基戊烯1(TPX)。
所述长形孔洞2是相互平行地阵列在该基材1中,分别垂直贯穿两相反侧边13,每一长形孔洞2的横向剖面形状都是呈圆形,直径宽度为0.1mm~9.5mm,也就是每一长形孔洞2都具有一沿其长向延伸且围绕封闭成圈形的弧面21。
须进一步说明的是,扩散板在制造上是透过异型押出机具(图未示)或铸造机械(图未示),将所选的透明高分子材料一体异型押出或铸造成型为平板,形成含有长形孔洞2的基材1,使得该扩散板的各横向剖面都相同。由于该异型押出机具与铸造机械的构造与制法乃一般技术,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使用时,当光源发出的光线向上照射至基材1的底面11,并穿透基材1的过程中,光线会不断的在基材1与圆形长形孔洞2间穿过,在此同时光线就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例如图2中的各箭头路径所示,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可模糊光源轮廓,使得发射出顶面12的光线亮度分布均匀,并能造成光线大角度散射,令扩散板兼具有高扩散率及高穿透率,可提升背光模组的均匀度及辉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6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分段叶片的成型方法
-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叶片输送用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