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探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86429.7 | 申请日: | 200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1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俊钦 |
主分类号: | G01R1/067 | 分类号: | G01R1/067;G01R1/073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安延伦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针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现有『探针装置』至少包括:数个彼此平行的探针单元70,每一探针单元70概呈薄片状且具有一第一接触部71、一第二接触部72及两个固定孔部73;
一对挡止元件80(图2仅显示其中一个的局部结构,另一个图中未示),每一挡止元件80均具有两个阶梯状凹部81;
一对固定贯穿圆杆90,是用以贯穿每一探针单元70的固定孔部73;每一固定贯穿圆杆90的两端,均固定于相对应的挡止元件80的阶梯状凹部81上。
现有探针单元产生如下缺点:
1、阶梯状凹部的加工成本高。现有挡止元件上的阶梯状凹部在制造上,其精密度要求很高,故,以放电加工制造出阶梯状凹部的费用极为昂贵,进而导致整体的成本高;而探针属耗材,在液晶面板产业或是电子业中的消耗量极高,若单价稍高极丧失市场竞争力;故,若成本高则市场竞争性极低。
2、组装不易。现有探针单元是设置固定孔部穿设于固定贯穿圆杆上,而固定孔部仅恰好可供固定贯穿圆杆穿过(孔径极小),故每一探针单元均需用人工仔细慢慢的穿设于固定贯穿圆杆上,若是数百片的探针单元,则装设上极度耗时。
3、维修不易。假设现有探针单元为一百片式,若其中第七十八片损坏,则必需将探针单元一一拆下数十片,待维修完毕后,再一一装回,相当的麻烦,加上探针单元为耗材,如此麻烦的维修拆装过程是经常必需进行的,更是浪费不少时间,维修极不易。
因此,有必要研发新技术以解决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探针装置,其用以定位固定贯穿圆杆的相关结构的加工成本低,且组装简易,维修简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探针装置,包括:数个彼此平行的探针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每一探针单元是呈薄片状且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一固定凹部及一第二固定凹部;该第一固定凹部及该第二固定凹部分别具有一半圆段及一平行段;一对限位片,每一限位片均具有两个限位孔;两对挡止块,分别固定于该对限位片的两端的限位孔外;一对固定贯穿圆杆,恰通过该第一、第二固定凹部的平行段并接触该半圆段,而固定住该数片探针单元,且该固定贯穿圆杆的两端被该挡止块挡止;一对定位导正部,每一定位导正部皆具有数个定位沟槽,其用以将数个第一/第二接触部定位。
前述的探针装置,其中又包括:一对挡止片,每一挡止片的两端均分别具有一挡止凹部;每一挡止片设于每一限位片的外侧;每一挡止块分别固定于每一挡止片的两端的挡止凹部外。
前述的探针装置,其中第一、第二固定凹部与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呈水平对应结构。
前述的探针装置,其中第一、第二固定凹部是与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呈垂直对应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用以定位固定贯穿圆杆的相关结构的加工成本低,且组装简易,维修简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的其他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70探针单元 11、71第一接触部
12、72第二接触部 13第一固定凹部
13A、14A半圆段 13B、14B平行段
14第二固定凹部 20限位片
21限位孔 30挡止片
31挡止凹部 40挡止块
50、90固定贯穿圆杆 60定位导正部
61定位沟槽 73固定孔部
80挡止元件 81阶梯状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至图5,本发明为一种『探针装置』,其第一实施例包括:
数个彼此平行的探针单元10,每一探针单元10概呈薄片状且具有一第一接触部11、一第二接触部12、一第一固定凹部13及一第二固定凹部14;该第一固定凹部13及该第二固定凹部14分别具有一半圆段13A、14A及一平行段13B、14B;
一对限位片20,每一限位片20均具有两个限位孔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俊钦,未经海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俊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6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