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架用的串接元件总成及其串接型材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86126.5 | 申请日: | 200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蔡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英杰 |
主分类号: | A47B96/20 | 分类号: | A47B96/20;A47B96/06;F16B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元件 总成 及其 串接型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技术,尤指一种组合架用的串接元件总成及其串接型材,以串接结合组合架中至少两横架板及一立架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应用于置物或展示用途的组合架1,如图1所示,采用多个横架板11及立架板13组成一框架单元或多个框架单元,并通过穿经各该立架板13表面的螺丝131螺合于对应横向板11的两端,以形成各该横架板11及立架板13的固定。该立架板13的内面还设有多个阵列的插孔133供插置承座135,从而藉多个对称设置的承座135形成一支撑面供跨置例如玻璃板、木板等的隔板15。另外,为了增加强度以避免组合架1的扭曲变形,还在背面加上交叉设置的固定杆17,以限制至少其一框架单元对角线的相对长度。
由于前述现有组合架1主要是利用螺丝131提供横架板11及立架板13的结合及垂直度的固定,亦即各横架板11与隔板15的重力均由多个螺丝131承载,容易导致螺丝131或螺合部位变形而产生松动,且当重复拆装后易产生横架板11于对应螺合部位的磨损,更加造成结合处松动的不稳固现象。
而且,利用固定杆17提升整体结构强度的方式,也影响组合架1的整体质感,降低产品的美感度。
再者,当组合架1的立架板13的厚度较薄时,即使通过固定杆17的支撑亦容易产生不堪负重的情形。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组合架的组合元件总成,以克服现有技术结构强度不佳、负载型态受限、组合型态受限、组合元件无法再利用、外观不具整体性等缺点,实为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架用的串接元件总成及其串接型材,从而使组合架的结构稳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组合架用的串接元件总成及其串接型材,从而适用于具有薄立架板的组合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供一种组合架用的串接元件总成及其串接型材,从而保持组合架整体的美观。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架用的串接元件总成,用以串接结合由横架板及立架板所组成的组合架,其中,该横架板具有第一穿孔,而该立架板具有连通于该第一穿孔的穿槽,该串接元件总成至少包括:串接型材,供套设于该立架板的穿槽,具有供卡合于该穿槽的凸状定位部,且两端具有结合部;套件,供套设于该横架板的第一穿孔,且具有对应该串接型材断面的第二穿孔;以及结合元件,供贯穿该组合架顶部及底部的横架板所套设的套件的第二穿孔并结合于该结合部,以将该串接型材的两端固定。
上述的串接型材,包括:串接本体;凸状定位部,设于该串接本体表面且沿该串接本体的纵向延伸;以及结合部,设于该串接本体的两端。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组合架结构强度不佳的缺点,本发明组合架用的串接型材,是贯穿于构成组合架的横架板以及立架板,藉以加强组合架整体的强度。
而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固定杆加强组合架的结构强度所造成组合架外观不具整体性的缺点,本发明组合架用的串接型材,是贯穿于构成框架单元的横架板以及立架板,且主要隐藏于立架板中,而无现有技术中固定杆外露而对组合架整体性造成破坏的缺点。
该串接型材的串接本体两端的结合部可为螺孔,而该结合元件可为螺栓而所具的第二结合部为具有外螺纹的螺柱,而该串接型材的定位凸部平行于该立架板的方向横向凸设于该串接本体的表面,因此不致于影响到结合部的螺孔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组合架示意图;
图2A是显示本发明的组合架用的串接元件的串接型材示意图;
图2B是显示本发明的组合架用的串接元件将组合架串接固定的示意图;
图3A是显示一具多层框架单元的组合架;以及
图3B是显示本发明的组合架用的串接元件将具有多层框架单元的组合架串接固定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组合架
11 横架板
13 立架板
131 螺丝
133 插孔
135 承座
15 隔板
17 固定杆
2、2’ 串接型材
20 串接本体
21 凸状定位部
21’ 凹槽
22 结合部
22’ 大螺孔
3 横架板
30 第一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英杰,未经蔡英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6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