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广角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5652.X | 申请日: | 200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1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谢定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4 | 分类号: | G02B13/04;G02B13/00;G02B9/04;G02B2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锦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广角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广角镜头(wide anglelens)。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视讯技术的进步,数字摄影机(digital video camera,DVC)及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DC)等影像装置已被普遍地使用,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中。这些影像装置(image apparatus)中的核心元件之一为镜头,其用以将影像清晰地成像于屏幕或是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上,且当影像装置应用于某些特定领域中时,其会采用广角镜头以增加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举例来说,车用倒车摄影机就需采用广角镜头。
一般而言,车用广角镜头的视角约在90度以上。而采用广角镜头所撷取到的影像在屏幕上通常会有严重的TV畸变(TV distortion),且其数值通常远超过10%。因此,如何设计出视角广且不会造成严重的TV畸变的广角镜头,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在已知技术中,会采用非球面透镜(aspheric lens)来降低TV畸变。
参见图1,美国发明专利No.6,353,509所揭示的广角镜头100包括自一物侧(object side)至一像侧(image side)依序排列的三个透镜组(lens group)110、120及130,其屈光度(refractive power)分别为负、正、正。透镜组110由一片透镜112所组成,透镜组120由一片透镜122所组成,而透镜组130由透镜132、134、136、138所组成。其中,透镜138即为非球面透镜。然而,非球面透镜的生产成本较高,使得采用非球面透镜的广角镜头100的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广角镜头,其兼具成本低、体积小及光学品质佳等优点。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广角镜头,包括自一物侧至一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组及一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是由自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球面透镜(spherical lens)、一第二球面透镜与一第三球面透镜所组成。第二透镜组是由自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四球面透镜与一第五球面透镜所组成。第一球面透镜至第五球面透镜的屈光度依序为负、负、正、正、正。此广角镜头满足下列两条件:(1)1<D/FG1<3;(2)4<D/FG2<6。其中,D为第一球面透镜的面向物侧的一表面至像侧的距离;FG1为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而FG2为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广角镜头不须采用成本较高的非球面透镜,故成本较低,较具价格竞争力。此外,本发明的广角镜头采用屈光度依序为负、负、正、正、正的五片球面透镜来减低像差(aberration)及TV畸变,由于透镜数较少,所以具有小体积的优点。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如下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一种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广角镜头成像的TV畸变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广角镜头的成像光学仿真数据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感光元件
100、200:广角镜头
110、120、130:透镜组
112、122、132、134、136、138:透镜
210:第一透镜组
212:第一球面透镜
214:第二球面透镜
216:第三球面透镜
220:第二透镜组
222:第四球面透镜
224:第五球面透镜
230:孔径光阑
240:红外光阻隔片
250:玻璃盖
300:矩形物体的影像
S1~S12: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56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