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频闪观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4396.2 | 申请日: | 200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6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孙荣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15/05 | 分类号: | G03B15/0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建忠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观测器 | ||
1.一种电子频闪观测器,包括:
在从其外表面的基本上所有方向上发光的辉光放电管;和
辉光放电管布置在其中的反射镜,该反射镜包括反射从辉光放电管发射的光的第一反射部分,以及反射从辉光放电管直接发射的光以及从第一反射部分反射的光以便射出反射镜的开口的第二反射部分,
其中,将X轴定义为从包括辉光放电管和反射镜的侧剖面看,从辉光放电管的中心与所述开口平行延伸的轴,所述第一反射部分包括在辉光放电管相对于所述开口的相反侧上形成的第一弯曲部分、与该第一弯曲部分连接并且比第一弯曲部分更接近开口布置的平面部分、以及与该平面部分连接并且比平面部分更接近开口布置的圆形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部分包括与第一反射部分的圆形部分连接并且比第一弯曲部分更接近开口布置的第二弯曲部分,其中,在每个第一弯曲部分和每个圆形部分之间仅布置一个平面部分。
2.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具有以-1<K<0为特征的一般椭圆形剖面,其中K是二次曲线常数。
3.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具有以K=-1为特征的一般抛物线形剖面,其中K是二次曲线常数。
4.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具有以K<-1或K>0为特征的一般变形的非球面剖面,其中K是二次曲线常数。
5.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辉光放电管是细长的并具有一般与X轴正交的轴,并且其中,将Y轴定义为穿过辉光放电管的中心并与X轴和辉光放电管的轴正交的轴,并且其中,所述平面部分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连接并且所述平面部分线性延伸到Y轴上的点,其中,所述Y轴上的点位于与辉光放电管的外表面接触或者位于稍微离开辉光放电管的表面。
6.权利要求5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平面部分基本上与X轴平行。
7.权利要求5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平面部分相对于X轴倾斜预定角度。
8.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圆形部分以之为基础的圆心基本上与辉光放电管的中心重合。
9.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具有椭圆形剖面或者抛物线形剖面,并且椭圆形剖面或者抛物线形剖面的焦点基本上与辉光放电管的中心重合。
10.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辉光放电管是细长的并且具有一般与X轴正交的轴,并且其中,将Y轴定义为穿过辉光放电管中心并与X轴和辉光放电管的轴正交的轴,并且其中,将所述第一反射部分与第二反射部分相交的连接点布置成从Y轴更接近开口侧。
11.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辉光放电管是细长的并且具有一般与X轴正交的轴,并且其中,将Y轴定义为穿过辉光放电管中心并与X轴和辉光放电管的轴正交的轴,并且其中,所述平面部分与圆形部分相交的连接点位于Y轴上。
12.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从所述圆形部分和第二反射部分相交的连接点延伸并穿过辉光放电管的中心的线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相交。
13.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辉光放电管的中心位于X轴上,使得辉光放电管的外表面在X轴上几乎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接触。
14.权利要求1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从所述圆形部分和第二反射部分相交的连接点延伸并穿过辉光放电管中心的线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端部相交。
15.权利要求14的电子频闪观测器,其中,所述辉光放电管的中心位于X轴上,使得辉光放电管的外表面在X轴上朝向所述开口与所述弯曲部分分开。
16.一种电子频闪观测器,包括:
基本上在所有方向上发光的辉光放电管;和
辉光放电管布置在其中的反射镜,所述反射镜限定一个开口,从其中射出从辉光放电管发出的光和从反射镜反射的光,所述反射镜相对于延伸穿过辉光放电管的中心轴并对分开口的平面是基本对称的,所述反射镜在从反射镜背面向开口延伸的平面的每个对称侧上,顺序包括第一弯曲部分、一般平面部分、一般圆形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其中,第一弯曲部分被连到平面部分的第一端,以及圆形部分被连到平面部分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未经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43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悬浮柔性空间对接平台
- 下一篇:一种路由表项的管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