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79634.0 | 申请日: | 2007-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侯秋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秋来 |
| 主分类号: | A61K36/31 | 分类号: | A61K36/31;A61K47/44;A61P11/02;A61P3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016浙江省临海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常年 性变应性 鼻炎 外用 中药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在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时所应用的一种新型的外用中药制剂“芥子油”,为中药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已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其停药后的复发率很高,特别是激素类药物的负作用已引起学术界广泛的注意。但目前尚缺乏一种确切有效、负作用少的药物治疗本病。有文献报告应用以芥子(也称白芥子、青菜了、等)为主,佐以如细辛、甘遂、延胡索、肉桂、辛夷等药物并将上述中药研粉过20-100目筛再用姜汁或凡士油调成糊状,贴敷于穴位部的皮肤上10~24小时,3~10天1次,共4~5次,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效率为80~94%其主要负作用是外用药后多可见皮肤局部的红肿、起泡,虽大部分患者经局部治疗后会慢慢愈合,但溃破后合并感染者也常有报告,文献指出即使停药愈合也较慢,因这时芥子中的主要药物成分异硫氰酸丙稀酯已被吸收入皮肤,停药后其仍在发挥药物作用所致。(见文献: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10月第15卷5期;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8期;中药大辞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第1版,1065页)椐此发现所有应用芥子单味药或复方其它中药外用的均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的报告。为克服外用时所致的临床负作用,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治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即芥子油外用剂,不仅克服了芥子所带来的皮肤损害的负作用,还具有操作简便,组方简捷,成本低廉,疗效显著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即“中药芥子油外用剂”弥补了传统的将芥子或组以其它中药研粉后,加姜汁或加油剂调成糊而所得外用剂的不足,优化了组方,组成只有芥子一种单味药物和少量的芝麻油的新组方,设计了简便可行的制备工艺,有效的控制了芥子对皮肤损害的负作用,并取得了动物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和临床上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显著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取中药芥子,1000-2000、芝麻油100-400制备成油剂,外用于鼻腔粘膜。
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芥子,在砂锅内烘炒至焦黄色并将其粉碎,装入器皿内,再加入1∶2~4量的水,水温55-75℃,静放120-180分钟,使其充分得以催化,再放入植物油压轧器中压成透明的油状物,静置漂压去水后获芥子油,然后中火加温至50-71℃再逐步加入芝麻油并调均,致无菌器皿中冷却后,定量灌装瓶内,即得到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芥子油外用剂”。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药物组合方案基于以下的药理研究:中药芥子又称为芥子、白芥子、青菜子、表菜了等,来源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主要理化成分是;芥籽甙,芥籽酶、芥籽碱、芥籽酸和脂肪酸。而脂肪酸的组成则以芥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3%,其中含量较高的芥酸是其特征性成分。芥子油中辣味的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酯类,能刺激皮肤,扩张血管,是一种皮肤粘膜刺激药。抑菌试验证明:芥子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等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中医学称变应性鼻炎为鼻鼽,又称鼽嚏,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认为: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风冷寒邪留滞不去所致脾气虚弱,鼻窍阻塞而致病,治则应温肺散寒;健脾溢气;等具证而治之。治疗上除组方辨证施治称为内治外,还有将中药组方贴敷于穴位的皮肤上治之称为外治,中药芥子其性味功能是;辛,温;具有利气,散寒,平喘止咳,消肿止痛之功效。自“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到现代的“中药大辞典”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病临床诊治”及相关文献均有应用以芥子为主佐以其它中药研粉后,外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报告。综合相关文献发现在外用治疗本病时芥子均为主药,同时更注意到在外用芥子时多有报告可发生轻重不同的皮肤损害。本发明依椐上述主要的药理基础选用了单味中药芥子,并经上述方法制备成油剂后再在中火加温的条件下逐步加入芝麻油,芝麻油含有芝麻酚,气味柔和溢香可口,它含有43%亚油酸和油酸,传统中药制备中常用于调和外用药的药粉。使的这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外用中药制剂不仅大幅度减少了这一制剂的强烈的辣味,还有效的减轻了对鼻粘膜的刺激性在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了对皮肤和粘膜损害的负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秋来,未经侯秋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9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