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写式光盘片写入策略的调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9343.1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翁势凯;陈凌风;胡肇文;李易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0045 | 分类号: | G11B7/0045;G11B7/007;G11B7/12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写式光 盘片 写入 策略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写式光盘片(Recordable Disc)写入策略的调整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利用交互符号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以下简称ISI)表来调整可写式光盘片写入策略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可写式光盘片的规格书中会规划一功率校正区域(PowerCalibrating Area,简称PCA区)。当可写式光盘片置入光盘刻录机进行数据写入动作的前,光盘刻录机的光学读写头(Optical Pick-Up Head)会移动至可写式光盘片的PCA区执行最佳化功率校正(Optimal PowerCalibrating,简称OPC)动作。而OPC动作结束后,光盘刻录机就会产生一最佳写入功率(Optimal Write Power),并利用此最佳写入功率进行后续可写式光盘片的数据写入动作。
众所周知,可写式光盘片上的数据是形成于螺旋状的轨道(Spiral Track)上,也就是说,经由光盘刻录机的控制芯片进行写入数据的编码(Encode)后,光盘刻录机即根据编码后的信号驱动光学读写头的激光二极管并于光盘片轨道上形成亮暗相间的标记(Mark)。而亮的标记称之为平部(Land),暗的标记称之为凹部(Pit)。同理,光盘刻录机进行OPC动作时,会直接控制光学读写头的激光二极管于PCA区中产生平部与凹部相互交错的测试图样(Test Pattern)。
请参照图1,其所显示为可写式DVD光盘片的写入策略(Write Strategy)示意图。由于热扩散效应会使得凹部10长度变长,因此,为了要让凹部10的长度更准确,以凹部10为nT的时间长度来说(n=3~11),激光二极管的驱动信号上升缘(Rising Edge)必须延后一前缘延迟时间(tn1)且下降缘(Falling Edge)必须提前一后缘提前时间(tn2)。再者,于形成凹部10的初期与后期时,除了烧录功率(Pw)的外必须再提供一过驱功率(Over drivePower,Po)迭加(Superpose)于烧录功率(Pw)上,而前端过驱功率的时间长度可由驱动信号的上升缘开始计算一前端过驱时间(tn3)而后端过驱功率的时间长度可由驱动信号的下降缘往前一后端过驱时间(tn4)。而于驱动信号的初期与后期之间,驱动信号仅提供烧录功率(Pw)即可。举例来说,3T的凹部的前缘延迟时间为t31、后缘提前时间为t32、前端过驱时间为t33与后端过驱时间为t34。一般来说,nT时间长度(n=3T~11)的凹部10会有不同的前缘延迟时间(tn1)、后缘提前时间(tn2)、前端过驱时间(tn3)与后端过驱时间(tn4)设定。而所有的前缘延迟时间(tn1)、后缘提前时间(tn2)、前端过驱时间(tn3)与后端过驱时间(tn4),即为写入策略的时间参数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93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控制及限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压化成箔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