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连续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8728.6 | 申请日: | 200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5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原秀一;佐藤真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 线圈 二次 连续 方法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变压器的一次和二次线圈的连续地绕线的方法和绕线装置,特别涉及是一体地形成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变压器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专利文献1(特开平9-219334号公报)的绕线装置中,描述了线材供给机构,绕线夹具旋转机构,绕线夹具保持机构和绕线夹具更换机构。而且,记载有,在该绕线装置中,线材供给机构具有两个线材卷,一方的线材卷经由滚轮以规定的张力把线材W1供给到线嘴(nozzle)侧,另一方的线材卷可以以与线材W1不同种的张力供给。
此外,以往,如图9至图12中所示,在一体地形成一次线圈41和二次线圈42的变压器线圈40中进行绕线的情况下,首先利用专用绕线装置43使二次线圈42的制造开始绕线。作为初期定型,在具有卷绕动力的绕线轴夹持部44上安装专用的绕线架(绕线模)45。
在该绕线架45上,将铝条或铜条与层间纸同时进行所需圈数的卷绕,完成二次线圈42绕线。然后,从绕线轴夹持部44暂时取下,从绕线架45分离。在三相变压器的情况下,每台需要三个,但是专用的绕线架45需要多个,因管理空间或工时的发生,为了制造下一个线圈不得不取下。重复三次上述二次线圈的制作作业,向作为下道工序的一次线圈的专用绕线装置48移送。一次线圈41的绕线作业再次把制作好的二次线圈42在绕线轴夹持部49上进行装入,进行一次线圈41的绕线。在三相变压器的情况下,重复三次该制作作业,直到完成。
以往,在一体地形成一次线圈41和二次线圈42的变压器线圈40中进行绕线的情况下,因为一次线圈41以铝条或铜条为主故必须考虑不发生弯曲和缺陷。此外,因为二次线圈42以φ4mm左右的圆线或3mm×8mm左右的扁平线为主,故必须考虑不发生缺陷,并且必须能够以等间距高速地绕线。因此不得不用符合各自的线圈的部件构成的专用的绕线装置43和48来进行。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完成二次线圈42的绕线者从绕线轴夹持部44取下,而从绕线架45分离的工时,向作为下道工序的一次线圈专用绕线装置48移送的工时,以及把制作好的二次线圈42再次装入一次线圈专用绕线装置48的绕线轴夹持部49上的工时,成为使效率恶化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以往的二次线圈绕线装置43中由于盘条材料4的供给方向所引起的打卷,即使进行加压也会在线圈中发生间隙,而对绕线完成后的外形尺寸造成影像,因此,是难以实现紧凑化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成的,在开始位于线圈侧的二次线圈的绕线后,取消从绕线装置取下线圈的作业,和为了移送到下道工序把线圈与绕线架分离的作业,其目的是大幅缩短交货时间。
通过考虑对应于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各自的部件构成的铝条或铜条盘条材料和圆线与扁平线的供给路径,特征在于使各个装置一体化。其特征在于,与利用各自专用加压单元从外部成形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相结合,在二次线圈的绕线时利用装置在与盘条材料的卷取方向(打卷)相反方向上对铝条或铜条进行卷取,由此不使仅靠加压单元不可能的绕线时的间隙发生。
在一次线圈的制造过程中,为了确保对电线进行自动间距送进的稳定性,其特征在于,在靠近线圈的位置上设置使电线排列并导向的单元,并与一次线圈用加压单元一体化。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开始位于线圈内侧的二次线圈的绕线后,取消从绕线装置取下以及为了移送到下道工序而与绕线架分离的作业,并且可以实现大幅缩短交货时间。此外,通过使外形尺寸紧凑可以更理想地进行加压,由此可以提供实现材料费的降低的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连续绕线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二次线圈条材料供给路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次线圈扁平线供给路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次线圈圆线供给路径示意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中的盘条材料的打卷引起的间隙发生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中的通过利用盘条材料的打卷,不使间隙发生的状态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扁平线张紧部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供给2根扁平线时的张紧部说明图,
图9是变压器线圈的示意图(a)和一次线圈、二次线圈的构成图(b),
图10是以往的二次线圈绕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以往的绕线架结构图,
图12是以往的一次线圈绕线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未经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