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正置式前减震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8693.6 | 申请日: | 200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海;李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37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正置式前 减震器 | ||
1、摩托车正置式前减震器,包括底筒(1)、前叉管(2)和活塞管(3),前叉管(2)下端位于底筒(1)上端内,活塞管(3)上端位于前叉管(2)下端内;活塞管(3)上端端头外径比其余部分大由此形成阶梯,活塞管(3)外径较小部分外壁与前叉管(2)内壁间设有单向流通阀(5)并通过单向流通阀(5)和活塞管端头的阶梯共同形成腔II(12);活塞管(3)下端外壁、底筒(1)下端内壁与单向流通阀(5)共同形成腔III(13);活塞管(3)内孔以及前叉管(2)位于活塞管上端的内孔部分共同形成腔I(11);在活塞管(3)上设有阻尼孔(9),阻尼孔(9)将腔I(11)和腔II(12)连通,其特征在于:在阻尼孔(9)内设有导流阀(14),导流阀(14)伸入腔I(11)且开口竖直向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正置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阀(14)竖直段与水平段的过渡部分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正置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孔(9)位于腔II(12)一侧为阶梯孔,导流阀(14)位于阻尼孔(9)内的一端具有与该阶梯孔对应的限位凸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6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广告方法
- 下一篇:聚酰亚胺膜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