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蝉花免疫抑制活性有效部位ISP提取物的提取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8668.8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0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毛先兵;杨明静;朱华李;余佳文;马开森;钟国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29/30 | 分类号: | C07C229/30;C07C227/38;A61K35/64;A61K31/195;A61P3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5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疫抑制 活性 有效 部位 isp 提取物 提取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中草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中药蝉花免疫抑制活性有效部位总长脂链氨基酸类化合物(ISP)的提取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一)蝉花的研究概况
蝉花(Cordyceps cicadae)属虫生性药用真菌,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传统中医药学家认为其具有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目退翳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改善肾功能、解热镇痛、镇静催眠、滋补强壮等作用。因其与冬虫夏草一样同属虫菌复合体,且含有相近的化学成分,所以医家常作冬虫夏草的代用品。
蝉花中活性成分ISP-1是由Fujita等(Fujita T,et al.Fungal metabolites.Part II.A potent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found in Isaria sinclairii metabolite.J.Antibiotics,1994,47(2):208-215)通过免疫抑制活性筛选细胞模型从蝉花菌的培养滤液中分离得到。ISP-1分子内有α-氨基酸部分和不饱和脂肪链部分,与鞘氨醇结构相似,结构式如下所示。
多种药理实验研究表明,ISP-1具有显著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其免疫抑制活性表现在:(1)ISP-1能阻断白介素-2受体以下的途径,抑制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从而特异性抑制T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与环孢菌素A不同;(2)ISP-1对异体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同种反应性T细胞再生有强的抑制活性,在这些方面比CsA强10倍至100倍(Miyake Y,et al.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is theprimary target of a sphingosine-like immunosuppressant,ISP-1.Biochemical and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1995,211(2):396-403)。
从无孢菌(Mecelia sterillia)、多球菌(Myriococcum albomyces)及木霉多孢菌(Trichoderma polysporum)等微生物的培养物中亦分离得到ISP-1及类似物,药理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均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Sasaki S,et al.Fungalmetabolites.Part II.Novel potent immunosuppressants,mycestericins,produced byMycelia sterilia.J.Antibiotics,1994,47(4):420-433)。因此,我们推测蝉花中ISP类似物与ISP-1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和生物活性。
经文献检索,蝉花中以ISP-1为主要成分的总长脂链氨基酸类化合物(ISP)作为蝉花免疫抑制活性有效部位提取物,其含量定量测定方法和提取分离方法均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终产物中ISP含量为50-95%的蝉花免疫抑制活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本发明中的蝉花发酵滤液来自蝉花菌的液体培养,蝉花菌丝体来自蝉花菌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
(一)技术构思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抑制各种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如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牛皮癣、哮喘、全身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发展使器官移植达到了相当成功的水平,但由于目前免疫抑制剂药物价格昂贵及毒副作用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某些真菌寄生在昆虫体内而不会被昆虫免疫机能所杀死,表明其成分中具有抑制昆虫免疫的物质,因此有可能成为免疫抑制剂的重要来源。蝉花是由虫草属真菌蝉拟青霉寄生于蝉类若虫的复合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蝉花中ISP-1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其免疫抑制力比环孢菌素A强,且副作用小。因此,蝉花中以ISP-1为主的长脂链氨基酸类组分有望开发为新型的免疫抑制剂。
(二)蝉花免疫抑制活性有效部位ISP的测定方法
基于ISP组分为长脂链α-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生成蓝紫色的酮茚胺,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和氨基酸含量成正比,因而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定量测定蝉花ISP类物质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6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制造的共用仓储储位的处理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叠层薄膜电容自动开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