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8654.6 | 申请日: | 200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富;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四缸发动机用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构造为:在一个圆柱形腔体上设置一根进气管引入燃气,再并列设置四根分支气管向发动机的四个缸室输送燃气,圆柱形腔体、进气管和分支气管为整体铸件,不可分离,这使进气歧管的体积过大,总高度过高,直接加大发动机整机在成车上的布置空间,且外观粗旷,影响整机美观。为了克服传统进气歧管构造庞大的缺陷,中国申请号2005100414169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其歧管上体和歧管下体采用分体结构,歧管上体上设置一根进气管引入燃气,再将歧管上体和歧管下体组装成一整体结构,使进气歧管的安装更方便,结构更紧凑。但由于该设计过于简单,其歧管上体腔壁较薄,且其内壁光滑,歧管上体强度低,抗振性差;同时,歧管下体并列设置四个分支气管,四个分支气管直接与歧管上体相通,分支气管的进气效果较差。
其缺点是:歧管上体的结构简单,强度低,抗振性差,气流从歧管上体流向歧管下体时的阻力大,进气质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提高歧管上体的强度,使进气更流畅,提升发动机的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由歧管上体和歧管下体组成,其关键在于:所述歧管上体的主腔室为柱状腔壳,在所述歧管上体的主腔室内壁矩阵分布有加强筋,所述歧管上体的一个轴向端面封闭,另一轴向端面设置有圆柱形进气管,该歧管上体的主腔室的径向端面开口;所述歧管下体的主腔室为半圆柱形腔壳,该歧管下体的底端设置有四根“S”形分支气管,该“S”形分支气管向下延伸且与所述歧管下体的主腔室相通,所述歧管下体主腔室的径向端面开口与所述歧管上体的径向开口端面对接,形成一密闭腔室。
加强筋能提高歧管上体的强度,降低噪声。
所述进气管管口处的管壁上设置有水道。
水道与发动机冷却系统连接,引入热水,对进气管流入的气体加热,提高气体的燃烧效率,加快气流速度。
所述歧管下体的第一分支气管上安装有压力温度传感器。
压力温度传感器集压力检测和温度检测于一体,检测分支气管内的压力,能准确对发动机进行判缸,也能检测到燃气的温度,节省了安装空间。
所述歧管上体设置有曲轴箱废气支管使歧管上体的主腔室与外界相通。
曲轴箱废气支管与曲轴箱连接,将曲轴箱废气引入发动机,提高曲轴箱废气的燃烧效率。
所述歧管下体上设置有燃油蒸气支管使歧管下体主腔室与外界相通。
燃油蒸气支管与油箱连接,将油箱燃油蒸气引入发动机。
所述歧管下体的开口处开有四个径向导流槽,所述四个导流槽分别与四个分支气管相通。
导流槽减小了进气阻力,使进气更加顺畅,进气量增加,提升了发动机的功率。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歧管上体的强度好,噪声低,气体的燃烧效率高,加快气流速度,使进气更流畅,提升发动机的功率,减少了铸造缺陷,提高了铸造的可靠性;还可以非常直观的发现其气道管壁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歧管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歧管上体的后视图;
图4是歧管上体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歧管上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歧管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歧管下体的侧视图;
图8是分支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5、6、7、8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由歧管上体1和歧管下体2组成,所述歧管上体1的主腔室为柱状腔壳,在所述歧管上体1的主腔室内壁矩阵分布有加强筋1a,所述歧管上体1的一个轴向端面封闭,另一轴向端面设置有圆柱形进气管3,该歧管上体1的主腔室的径向端面开口;所述歧管下体2的主腔室为半圆柱形腔壳,该歧管下体2的底端设置有四根“S”形分支气管2a,该“S”形分支气管2a向下延伸且与所述歧管下体2的主腔室相通,所述歧管下体2主腔室的径向端面开口与所述歧管上体1的径向开口端面对接,形成一密闭腔室。
如图1所示:所述歧管上体1和歧管下体2之间经螺栓9固定连接。
歧管上体1和歧管下体2分离,减少了铸造缺陷,提高了铸造的可靠性;还可以非常直观的发现其气道管壁的缺陷。加强筋1a能提高歧管上体1的强度,降低噪声。
如图4所示:所述进气管3管口处的管壁上设置有水道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6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