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行李箱铰链连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8568.5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4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秦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E05D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行李箱 铰链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铰链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U”字型弯管行李箱铰链连接机构,被广泛运用到汽车尾部与行李盖相连接,如图6、图7所示由行李箱盖内板支架1、弯管2、弯管连接杆3、弯管支架4组成,弯管2一端水平方向延伸,上面连接行李箱内板支架;另一端通过铰点A与弯管支架4端头铰接,下方铰接弯管连接杆3,其水平方向延伸段的中点与弯管2和弯管支架4的铰点A距离为476mm,弯管绕此铰点A转动的最大角度为132度,弯管2端头连接处没有开缺口,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有以下不足:
1、弯管水平方向延伸段的中点与第一铰点的距离为476mm,使得机构旋转半径比较小,不适用于大行李箱车型。
2、弯管呈“U”字型构造,使得行李箱盖在关闭时占用行李箱空间过大。
3、弯管支架对弯管的固定不够,会左右摇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铰链连接机构,解决行李箱连接机构占用后货箱空间大、不适合大行李箱车型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行李箱铰链连接结构,包括行李箱内板支架、弯管、弯管连接杆、弯管支架,其中弯管一端水平方向延伸,上面连接行李箱内板支架,另一端与弯管支架端头铰接,下方铰接弯管连接杆其关键在于:所述弯管呈“V”字型,其水平方向延伸段的中点与弯管2和弯管支架4的铰点A距离为711—869mm,弯管绕此铰点转动的最大角度为58—65.5度弯管支架与所述弯管端头连接处开有一“U”型缺口,且弯管端头被夹在此缺口中,与现有的“U”字型弯管行李箱铰链连接机构相比“V”型占用行李箱空间减小,增大了水平方向延伸端延伸段中点与铰点的距离,适合大行李箱车型,对弯管也达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端延伸段中点与弯管2和弯管支架4的铰点A最佳距离为790mm,弯管绕铰点A转动的最大角度最好为63度。
所述“U”型缺口朝行李箱盖内板支架方向开口,避免了行李箱开启到最大行程后,由于开启起始角度变大弯管与弯管支架连接的干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加大机构旋转半径,保证了更大的空间布置,适用于大行李箱车型。
2、行李箱盖在关闭时整个机构占用行李箱的空间减少一半,提高了实用价值。
3、避免开启到最大角度时,弯管与弯管支架连接的干涩,加强了对弯管的固定,提高了弯管支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与车体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6是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行李箱铰链连接结构,包括行李箱内板支架1、弯管2、弯管连接杆3、弯管支架4,其中弯管2一端水平方向延伸,上面连接行李箱内板支架1,另一端与弯管支架4端头铰接,下方铰接弯管连接杆3,弯管2呈“V”字型,其水平方向延伸段的中点与弯管2和弯管支架4的铰点A最佳距离为790mm,弯管2绕此铰点A转动的最大角度为63度。
如图2、图3、图4所示弯管支架4与弯管2端头连接处开有一“U”型缺口5,弯管2端头被夹在“U”型缺口5中,“U”型缺口5朝行李箱盖内板支架方向开口。
图5所示行李箱内板支架1连接行李箱盖6,弯管支架4和车体7尾部相连,弯管2和弯管支架4的铰点A是行李箱铰链连接机构的旋转中心,行李箱盖6开启时,绕此铰点向上转动,转到63度时,行李箱盖6完全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5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