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腋臭的搽剂及其配制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77828.7 申请日: 2007-07-06
公开(公告)号: CN101095685A 公开(公告)日: 2008-01-02
发明(设计)人: 林代福 申请(专利权)人: 林代福
主分类号: A61K31/60 分类号: A61K31/60;A61P17/00;A61K31/192
代理公司: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刘安宁
地址: 550004贵州省贵阳市北京***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腋臭 及其 配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配制品,具体来说,属于治疗腋臭的外用搽剂。

背景技术

腋臭是常见的患疾之一。腋臭是由于人体排出的汗液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恶臭。

数千年来国内外在治疗腋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文献报道,治腋臭可使用止汗药减少出汗,用抗菌药抑制分解汗液产生臭味的细菌,用芳香剂减轻身体的臭味;临床局部外用的止汗药主要有氯化铝、硫酸铝、乌洛托品、甲醛等(杨彤主编.美容药物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25-231)。日本国防治腋臭的方法是制汗、祛臭,所用药由收敛剂和杀菌剂配制合成,收敛剂抑制发汗,杀菌剂抑制微生物发育,其中使用了铝和锌的无机盐;欧美许多治腋臭的商品亦使用铝盐(福原信和,等.实用化妆品手册[M].陆光崇译.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1990:268-269)。

市场上治腋臭的药物很多,但有些存在疗效短、使用不便的问题,例如香腋草、郁芳腋臭、腋臭粉等;有些有毒副作用,例如西施兰夏露;有些在搽后沐浴会降低疗效,例如郁芳腋臭、腋臭粉、香腋草等。而且这些药物价格高,有的还会污染衣物。

近年来,人们经过研究,公开了许多治腋臭的新配方。已经有40多个配方申请了发明专利,其中ZL96111268.9号“腋臭除臭粉或剂”是由乙酰水杨酸粉构成的。但迄今为止,尚无以水杨酸、苯甲酸治疗腋臭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沐浴疗效不减、不污染衣物的治疗腋臭的搽剂,增加治疗腋臭的药物品种。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发明人10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参考《中国药典》和《新编药物学》(陈新谦等主编)、《新编外用药物手册》(于秀路等主编)、《新编实用药物手册》(陈孝治等主编)等文献,总结出来的配方。

本发明的治疗腋臭的搽剂是以苯甲酸和水杨酸为活性成分,以75%乙醇为溶剂配制而成的药物。

苯甲酸(英文名称:benzoic acid),为消毒防腐剂,具有抗细菌作用;在酸性环境中,0.1%浓度即有抑菌作用;通常pH值较低效果较好,如pH3.5时,0.125%的浓度在1小时内可杀灭葡萄球菌;外用能抗浅部真菌感染;将0.05%~0.1%浓度加入药品制剂或食品作防腐剂,可阻抑细菌和真菌生长。水杨酸(英文名称:salicylic acid),即2-羟基苯甲酸(英文名称:2-Hydroxybenzoic acid),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消毒防腐剂,具有优越的特性--脂溶性、低刺激、可深入毛孔,以及优秀的消毒杀菌能力,安全性高。溶剂乙醇(英文名称:ethanok alcohol),为医用消毒剂,可渗入细菌体内,在一定浓度下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而杀灭细菌。最适宜的杀菌浓度为75%。

由于本发明搽剂的各组分都具有杀菌灭菌抑菌作用,因此其治腋臭的机理不在止汗,而在于杀菌抑菌。汗液不被细菌分解,就不会产生恶臭。

研究本搽剂时发现:(1)如果苯甲酸用量小于2%与水杨酸用量小于1%,对腋臭几乎不产生药效;如果苯甲酸用量大于12%与水杨酸用量大于6%,则有少数患者搽药后皮肤发红,有轻度辣痛感。本搽剂最佳使用浓度为:苯甲酸6%~10%,水杨酸3.5%~4.5%,75%乙醇溶液85.5%~90.5%。以此最佳浓度配制的搽剂,不但疗效高,而且无毒副作用。(2)本搽剂见光或接触金属会变色,疗效也会下降。

本发明的治疗腋臭的搽剂配制方法是:配制前先确定拟配制的搽剂量及配制用容器的大小,按照原料质量配比备药,其中苯甲酸6%~10%,水杨酸3.5%~4.5%,75%乙醇溶液85.5%~90.5%;先将苯甲酸与水杨酸溶解在溶剂总量80%的乙醇溶液中,使其完全溶解;之后将余下的乙醇全部加入到该溶液中,搅拌均匀,灌装入瓶,即制得本发明的搽剂。

本发明的治疗腋臭的搽剂用法是外搽,用时须滴加在医用脱脂棉花上,轻涂腋窝,每间隔5~15天搽1次,每次在每个腋窝搽3~5滴药液。搽后数分钟即可除臭。

通常情况下,搽药第一天有明显的止汗作用,第二天起腋窝就能正常排汗,而且排出的汗液无臭味。沐浴后搽剂疗效依旧,不受影响。

本搽剂的禁忌是对于腋窝皮肤有损伤的患者不宜使用,否则有剧痛。

本搽剂已对63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有效率几乎为100%,且无毒副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代福,未经林代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7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