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膜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6536.1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3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龙勇 |
主分类号: | H01H13/88 | 分类号: | H01H13/88;H01H13/702;H01H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屈静 |
地址: | 518172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覆膜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膜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薄膜开关制造过程中的覆膜机。
背景技术
在金属薄膜开关制造领域,在隔片上覆上一层聚酯薄膜即覆膜是一个重要的工序。传统的覆膜工序在没有设备支持的条件下,主要依靠作业员的手工操作,借助相应的定位辅助工具,将隔片(SPACER)和Mylar胶(Mylar是一种聚酯薄膜材料的商品名)贴合在了一起,其中实现此工序的中间媒介是生产工具,而不是生产设备。传统的覆膜工序的缺点:生产效率极低;生产制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生产人工成本高;从整个生产过程一开始就开始进入瓶颈状态,不利于薄膜开关生产过程各个工序的协调;产能受限而不能满足手机行业迫切发展的需求;生产过程由于作业员受到自身操作技能的限制,导致在制程中出现气泡、杂质、脏污等的品质异常次数与频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薄膜开关覆膜过程机械化生产的覆膜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覆膜机,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上的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及膜材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架体及设置于架体顶部的水平操作板,该操作板中央设有通孔;所述材料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通孔两相对边上的两个支柱及设置在该两支柱上的横杆;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板上方的上滚筒、设置在操作板下方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滚筒、套接在下滚筒上的传送带以及驱动下滚筒的电机,上滚筒及下滚筒均横跨所述通孔设置,上滚筒正下方设有一个下滚筒;所述控制装置为控制所述电机的控制箱。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凸条,所述上滚筒上设有与该定位凸条相匹配的凹槽。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滚筒外圈为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种更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滚筒外圈为橡胶制成。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材料支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横杆上的可调节位置的圆卡。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装置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脚踏式控制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的生产设备,提高薄膜开关覆膜工序的生产效率,很大程度地降低覆膜过程中不良品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覆膜机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覆膜机的正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覆膜机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3,一种覆膜机,包括机架10、驱动装置20、控制装置30及材料支架40。机架10包括架体及操作板11,架体由四根立柱及各立柱间的连杆构成,四立柱上端处于同一水平面,操作板11与四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操作板11为长方形,中央设有一个长方形通孔111。
材料支架40由两个L形支柱41、横杆42、两个圆卡43及分离杆45构成。两个支柱41对称设置在操作板11上,分别靠近通孔111的长边边缘,支柱41顶部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横杆42的通槽411。横杆41横跨通孔111上部固定在支柱41顶部。两圆卡43套接在横杆42上,圆卡43与横杆42螺纹连接,两圆卡43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所使用Mylar胶的宽度调节。在两个支柱41之间还设有一个分离杆44,用于分离覆膜时Mylar胶与离型膜的分离。
驱动装置20由上滚筒21、下滚筒22、23和24、传送带25、电机26及传动带27构成。上滚筒21两端与分别与卡接在支柱41上的两支撑板45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靠近其一端的外周上设有一环形凹槽211。为防止在Mylar胶上形成压痕,上滚筒21的外圈材料由弹性材料制成,优选由橡胶制成。下滚筒22、23和24设置在操作板11下方,均横跨过通孔111,分别与固定在操作板11背面的两支撑板12、两支撑板13及两支撑板14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下滚筒23设置在上滚筒21的正下方。传送带25为一环行带,套接在下滚筒22、23和24上,并可随之在通孔区域内移动。传送带25上的外表面上设有凸条251,该凸条251与上滚筒21上的凹槽211配合,防止传送带沿滚筒轴发生移动,保证覆膜过程稳定。下滚筒24通过传动带27与电机26连接,电机26固定于机架10上。
控制装置30包括设置在机架10上的控制箱31、脚踏式控制开关32及两者间的联接线33,控制电机26的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龙勇,未经杨龙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6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