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主叫的系统、方法及终端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76061.6 | 申请日: | 2007-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6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关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57 | 分类号: | H04M1/57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主叫 系统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主叫的系统、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话呼叫过程中,被叫电话通过振铃音来提醒用户有来电。随着话机的存储空间的加大和音频处理能力的提高,在固定话机或手机上已经可以提供音乐提示,特殊振铃等方式来取代原来的单调的振铃,增加打电话的情趣,并且还可以实现不同的主叫号码绑定不同的音乐等;这种方式是由被叫用户设置实现的,与网络设备和主叫没有任何关联。
固定话机或手机振铃音也有由主叫用户设置的,在呼叫特定的被叫时,向被叫送特定的音乐,动画,图片和振铃信号等,来表达主叫的情趣等;目前在可视电话或者摄像头手机的呼叫过程中,被叫可以看到主叫用户预先设定的图片,视频,音乐等信息,这种实现方式需要网络侧的配合,被叫可以看到主叫用户预先设定图片的系统包括话机1、话机2、媒体资源节点、呼叫控制器及业务节点。话机1为主叫话机,可以是可视电话或者摄像头手机,作用为发起或终结呼叫;话机2为被叫话机,可以是可视电话或者摄像头手机,作用为终结呼叫,播放媒体资源节点的内容;媒体资源节点,用于存储和管理设置的多媒体个性化信息,可以是文本,图片,动画,音乐,视频流等;业务节点,用于实现业务逻辑控制功能,与呼叫控制器进行消息交互,保存签约信息等;呼叫控制器,为话机分配号码,并处理呼叫的设备,呼叫控制的协议可以是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H.323/MGCP(Media GatewayControl Protocol,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等,在需要向被叫呈现相关预先设定的信息时,与业务节点进行交互。但是,现有方案的缺点在于:被叫不能识别真实的主叫;比如被叫在开会时,不能根据主叫真实图象识别出是谁在呼叫他,以此决定是否该接听呼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识别主叫的系统及方法,该识别主叫的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叫用户不能根据主叫用户的真实图像识别出主叫用户,以此决定是否该接听呼叫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识别主叫的系统,包括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所述识别主叫的系统还包括业务注册服务器,所述被叫终端接收呼叫请求,接收并呈现主叫的媒体信息;所述业务注册服务器接收用户的注册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方案包括一种主叫终端,所述主叫终端发送呼叫请求,在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间建立通道,传输主叫的媒体信息到被叫终端。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方案包括一种被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终端接收呼叫请求,被叫终端接收并呈现主叫的媒体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方案包括一种识别主叫的方法,包括:被叫终端接收呼叫请求;在通话前,被叫终端接收并呈现主叫的媒体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识别主叫的系统及方法采用使被叫在呼叫接听前能看到主叫的实时视频流或者图片的技术手段,解决被叫用户不能根据主叫用户的真实图像识别出主叫用户,以此决定是否该接听呼叫的问题,使被叫接听电话前可以看到主叫的视频流或者图片。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被叫能看到主叫用户预先设定图片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识别主叫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识别主叫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识别主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识别主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识别主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识别主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6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