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盘电子隔振装置和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75721.9 | 申请日: | 2007-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B33/14 | 分类号: | G11B33/14;G11B27/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盘 电子 装置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隔振装置和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硬盘的电子隔振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安防系统中,一般要用硬盘录像机来存储视频图像,而硬盘是对振动激励非常敏感的电子设备。当振动量级超过硬盘能够忍耐的极限的时候,硬盘的读写会发生错误,甚至损坏硬盘。当低振动持续不断的发生,累积的损伤也会显著地缩短硬盘的寿命。因此,如果某电子设备带有硬盘作为其数据记录的载体,且使用在振动场合的话,必须考虑硬盘隔振。
当前所有的硬盘隔振技术分为两大类:机械隔振和电子隔振。机械隔振受设备体积的限制、材料成本的限制等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被动式隔振架原理上不但不能降低低频段的振动能量,反而会放大。而电子隔振一般的做法是通过提高内存容量,并把内存作为数据的缓冲介质,从而减少读写硬盘的时间来达到目的。但由于内存的掉电后内容会丢失、内存容量小,且没有和振动结合起来,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用于硬盘的电子隔振装置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掉电后内容会丢失、内存容量小,且没有和振动结合起来的问题。
在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时,采取了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硬盘电子隔振装置,包括有硬盘、FLASH存储器、加速度传感器、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知硬盘所处环境的振动量级,其获知信息传递给处理器;
处理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知设备所处环境的振动量级,如果振动存在则把数据存储在系统中的FLASH存储器中,而硬盘处于休眠状态,当FLASH存储空间使用完毕后,则唤醒硬盘,然后把FLASH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到硬盘中;如果振动消失,则首先唤醒硬盘,然后把FLASH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到硬盘中。
一种硬盘电子隔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处理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知硬盘所处环境的振动量级;
如果振动存在则把数据存储在系统中的FLASH存储器中,而硬盘处于休眠状态,当FLASH存储空间使用完毕后,则唤醒硬盘,然后把FLASH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到硬盘中;
如果振动消失,则首先唤醒硬盘,然后把FLASH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到硬盘中。
在本发明中,当感知到振动后,将数据保存在FLASH存储器中,FLASH存储器不会因为掉电而发生数据丢失,并且容量一般都可以做得比普通内存大。在振动状态下的数据存储中,硬盘是处于休眠状态的,没有数据读写操作,因此对于提高硬盘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好处。在振动消失后,数据存储仍然转到硬盘,即整个数据存储状态是跟振动结合起来的,可以有效实现电子隔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单处理器情形的技术实现原理框图。
图2为双处理器情形的技术实现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为单处理器,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传感信息直接传给该处理器。
在图2中则为双处理器,处理器1为副处理器,处理器2为主处理器,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传感信息先通过副处理器处理后,再传给主处理器统一处理。
处理器可以采用各种单片机、CPU等。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采用包括模拟、数字接口的各种加速度传感器。
FLASH存储器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CF卡、SD卡、U盘、FLASH芯片。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数据,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将传递给FLASH存储器或硬盘。
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和FLASH的硬盘电子隔振技术。实现原理如下:
处理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知设备所处环境的振动量级;
如果处理器感知到振动的存在,则把数据存储在系统中的FLASH存储器中,而硬盘处于休眠状态,而处于休眠状态的硬盘抗振能力大大增强。当FLASH存储空间使用完毕后,则唤醒硬盘,然后把FLASH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到硬盘中。适度加大FALSH的容量,使FLASH存储器的存储空间大于硬盘处于振动时所需的最大数据存储空间,可以使得在振动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启动硬盘。
如果处理器感知到振动消失,则首先唤醒硬盘,然后把FLASH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到硬盘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57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