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入私有基站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74308.0 | 申请日: | 2007-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罗伯茨;约翰·约翰逊;谢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入 私有 基站 控制 方法 系统 装置 | ||
1.一种接入私有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用户设备进入第一宏小区所在的位置区RA/路由区LA时,所述用户设备发起位置更新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宏小区和允许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的私有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相邻;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所述位置更新请求后,确定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目前离允许其接入的私有基站的远近程度,并根据该确定结果,调整所述用户设备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搜索周期并通知给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过程中,按照该调整后的搜索周期进行PLMN搜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确定结果,调整所述用户设备的PLMN搜索周期具体为:
确定得到用户设备目前离允许它接入的私有基站在预定的范围内,则根据该确定结果,缩短用户设备的PLMN搜索周期;
或者为:
确定得到用户设备目前离允许它接入的私有基站在预定的范围外,则根据该确定结果,将所述用户设备的PLMN搜索周期变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远近程度为: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所在宏小区的RA/LA是否同所述私有基站相邻近的宏小区的RA/LA相近或相重叠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采用数据下载的方式将调整后的所述PLMN搜索周期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核心网设备,所述私有基站为接入点AP或室内基站hNB。
6.一种接入私有基站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UE,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进入第一宏小区所在的位置区RA/路由区LA时,发起位置更新请求,以及按照网络侧设备发送来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搜索周期进行PLMN搜索;其中,所述第一宏小区和允许所述UE接入的私有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相邻;
所述网络侧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位置更新请求后,确定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目前离允许它接入的私有基站的远近情况,并根据该确定结果,调整所述用户设备的PLMN搜索周期,并通知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相应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核心网设备,所述私有基站为接入点AP或室内基站hNB。
8.一种接入私有基站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来的位置更新请求;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目前离允许它接入的私有基站的远近情况;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调整用户设备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搜索周期;
通知单元,用于将调整后的PLMN搜索周期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9.一种接入私有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网络侧设备上保存用户设备和私有基站的相关签约信息,该方法包括:
在私有基站或宏小区和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后,网络侧设备收到私有基站发送来的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该私有基站自身的标识;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标识和私有基站自身的标识,从保存签约信息的数据库中获得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私有基站的签约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签约信息判断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被允许接入所述私有基站,并将判断结果告知所述私有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签约信息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不允许接入所述私有基站,则所述网络侧设备告知所述私有基站不允许所述用户设备接入;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私有基站获知不允许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后,进一步通过盲切换将所述用户设备切换到相邻宏小区或者允许该用户设备接入的其它公用的私有基站;
或者,
在私有基站和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私有基站要求用户设备对周围其它载频或者其它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测量;所述私有基站获知不允许所述用户设备接入后,进一步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通过正常的切换流程将用户设备切换到相邻的宏小区或者允许接入的私有基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43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