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接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4255.2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曾斌强;刘斌;郭晓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阳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518055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接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设备,具涉及光纤接续模块。
现有技术
光纤配线架是光缆和光通信设备的配线连接设备,其包括光缆固定与保护装置、光纤终接装置、尾纤连接分配装置及尾纤盘线装置。为了实现光缆固定与保护、光纤终接、调线及光缆纤芯和尾纤的保护等功能,现有的光纤接续模块如本公司申请的ZL00251713。2号专利公布的光纤接续模块,包括基体和盖板,基体上设置上、下两个操作面,上操作面上有光缆纤芯盘绕区、裸纤盘绕及熔接区及适配器卡座,下操作面上有尾纤盘绕区,适配器卡座呈阶梯状,由于适配器卡座呈阶梯状,且适配器卡口与横向放置(即断面上较长的边所在的面为与基体的面平行),这样,适配器卡座在横向上卡接的数量有限,导致只能卡接8个或12个,容量有限,特别是现在多使用光分路器,光分路器所分出的路数一般为2的幂数,如大多数为十六个或三十二个,而12个虽然是现有技术中最大的接续数,但由于其不是2的幂数,因此只能当8路来使用,大大降低了集成度低,不能满足光分路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接续模块,以解决现有光纤接续模块集成度低,不能满足光分路器的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纤接续模块,包括基体和盖板,基体上设置上、下两个操作面,上操作面上有光缆纤芯盘绕区、裸纤盘绕及熔接区及适配器卡座,下操作面上有尾纤盘绕区,其特征是,所述的适配器卡座上设置有十六个或三十二个卡口,所述的卡口沿操作面的垂直方向纵向排列,卡口的下端设置有与适配器的卡肩相匹配的下卡槽,卡口的上端为底面带有与适配器的卡肩相匹配的上卡槽的封口块,封口块的两端与卡口两侧通过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块连接,所述卡口大小只与竖直放置的适配器匹配连接。
所述的凸块设置在封口块的两端,凹槽设置在卡口的两侧。
所述的适配器卡座与基体为通用卡接,适配器卡座可根据需要予以更换。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适配器卡座上设置有十六个或三十二个卡口,卡口沿操作面的垂直方向纵向排列,卡口的下端设置有与适配器的卡肩相匹配的下卡槽,卡口的上端为底面带有与适配器的卡肩相匹配的上卡槽的封口块,封口块的两端与卡口两侧通过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块连接,卡口大小只与竖直放置的适配器匹配连接,不但卡口数增加到与光分路器的要求一致,而且通过卡口的排列方式和卡口与竖直放置的适配器匹配方法来保证整个光纤接续模块体积不增加,又不需要改变现有适配器的形状和大小的前提下实现了提高既集成度,又能满足光光分路器的要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中的适配器与适配器卡座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中的适配器与适配器卡座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光纤接续模块,包括基体1和盖板2,基体上设置上、下两个操作面,上操作面上有光缆纤芯盘绕区、裸纤盘绕及熔接区及SC适配器卡座3,下操作面上有尾纤盘绕区,SC适配器卡座3上设置有十六个卡口,卡口沿操作面的垂直方向纵向排列,卡口的下端设置有与适配器5的卡肩相匹配的下卡槽,卡口的上端为底面带有与适配器5的卡肩相匹配的上卡槽的封口块4,封口块4的两端设置凸块,卡口两侧设置凹槽,通过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块连接,SC适配器卡座3与基体1为通用卡接,SC适配器卡座3可根据需要予以更换。
实施例二:
如图3、4所示的光纤接续模块,包括基体1和盖板2,基体上设置上、下两个操作面,上操作面上有光缆纤芯盘绕区、裸纤盘绕及熔接区及LC适配器卡座3,下操作面上有尾纤盘绕区,LC适配器卡座3上设置有三十二个卡口,卡口沿操作面的垂直方向纵向排列,卡口的下端设置有与适配器5的卡肩相匹配的下卡槽,卡口的上端为底面带有与适配器5的卡肩相匹配的上卡槽的封口块4,封口块4的两端设置凸块,卡口两侧设置凹槽,通过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块连接,LC适配器卡座3与基体1为通用卡接,LC适配器卡座3可根据需要予以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42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铬生物有机生长素
- 下一篇:半球形多功能防震床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