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动体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73105.X | 申请日: | 2007-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0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侯春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F16C33/12;F16C3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动体,特别涉及一种转动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滑动轴承主要利用二相对运动的转动体,即轴承与转轴之间形成的油膜达到降低磨擦阻力、降低振动与噪音、维持稳定旋转目的。而如何防止润滑油的泄漏并减少转动体接触面之间的磨损一直是业界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润滑油泄漏并能减少接触面磨损的转动体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转动体,该转动体的旋转接触面分布有若干微观晶粒,这些晶粒之间相互间隔形成细微的且相互连通的网状沟槽。
一种转动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转动体胚体,对该转动体胚体进行机加工处理,以破坏该转动体胚体表面的原子间键结状态;对该转动体胚体的旋转接触面进行高温热腐蚀处理,使得该转动体胚体表面微观晶界物质脱离,以形成细微的网状沟槽。
一种转动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转动体胚体,对该转动体胚体进行机加工处理,以破坏该转动体胚体表面的原子间键结状态;对该转动体胚体的旋转接触面进行化学腐蚀处理,使得该转动体胚体表面微观晶界物质脱离,以形成细微的网状沟槽。
以上转动体通过热腐蚀或化学腐蚀方式使得转动体表面形成网状连通的细微沟槽,这些沟槽通过毛细吸附力可将润滑油很好地保持在转动体表面,当转动体运转时,并能产生动压效果,减少转动体之间表面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轴承内表面经热腐蚀处理后的微观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扫描式电子显微影像图。
图3是图1中轴承的制造流程图。
图4是图1中轴承内表面经机加工处理后的晶粒与晶界微观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轴承内表面经热腐蚀处理后的微观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轴承内表面经热腐蚀处理后的微观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转轴外表面经热腐蚀处理后的微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发明的一转动体,该转动体为一轴承100,该轴承100具有一内表面110,该内表面110分布有若干无序排布并相互毗邻的晶粒120,这些晶粒120之间间隔分布有若干沟槽130,这些沟槽130相互呈网状连通且其宽度为毫米级大小,因此这些沟槽130具有较大的毛细吸附力,在轴承100停止运转时,可将润滑油很好地吸附在该轴承100的内表面110上。另外,这些沟槽130的宽度和方向各不相同,其中的润滑油在与该轴承100配合的一转轴(图未示)带动下,可产生动压效果,使得该轴承100具有动压轴承的功能。
请参阅图3,所述轴承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提供一轴承胚体(图未示),该轴承胚体也可以通过粉末冶金烧结制成,对该轴承胚体进行必要的机械加工以破坏该轴承胚体表面的原子间键结状态,如研磨、抛光、车削、拉削或钻孔等等,造成该轴承胚体表面微观单位晶胞不完整,并使得该轴承胚体与转轴的单边配合公差保持在0.5~8um之间;接着,对该轴承胚体进行高温热腐蚀(Thermal Etching)处理,其工艺温度约为0.25Tm~0.75Tm之间(Tm为该轴承胚体材料的熔点),而对于经粉末冶金烧结制成的轴承胚体其热腐蚀工艺温度应以低于粉末冶金烧结温度;处理时间约为30分钟至两小时,以得到具有所述沟槽130的轴承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31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合成纸张
- 下一篇:聚乙烯醇缩乙醛酸安全黏合剂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