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布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72438.0 | 申请日: | 2007-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林;李伟;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华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 地址: | 15009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布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法加工含有大豆纤维、竹炭纤维、磁纤维的保健布料。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服装的布料主要是分为天然纤维布料及人造纤维布料。天然纤维的布料成本造价很高,也是现在市场上天然纤维衣服不普及得原因。人造纤维布料也就是化纤布料,现在市场上的化纤布料种类繁多,功能也多种多样,但是其穿着舒适性差以及功能比较单一。化纤布料在功能上未必能达到顾客的要求。仅仅是为穿衣而穿衣,不能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了大豆纤维、竹炭纤维、磁纤维中各种有效活性成分的保健布料。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布料,其组成包括:大豆纤维、竹炭纤维、磁纤维,所述的大豆纤维的重量份数为20~60、所述的竹炭纤维的重量份数为20~40、所述的磁纤维的重量份数为20~50。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产品采用多种人造纤维进行配伍组合而成,达到了高效无毒的目的,避免了单一纤维或单一成分产品的局限性。经大量人群实验,磁纤维、大豆纤维及竹炭纤维的面料具有很高的远红外发射效果;可以提高周围负离子的浓度,清洁皮肤,活化人体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能够吸收、反射紫外线,即使在高强度紫外线的环境下,也可以有效减少紫外线对肌肤的伤害,能够抗菌、抑菌。
2.本产品中大豆纤维和竹炭纤维的混纺使用是创新之处,竹炭纤维本身就具有抗菌、防霉、除臭、负离子含量高的优点,特别是内衣物使用含竹炭的面料,其所具有的远红外抗静电功能能减少静电现象,大大降低了对肌肤的刺激。
3.本产品中含有磁性纤维,可以释放磁场,可以应用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外磁场作用于人体的患部,经络穴位。经国内外专家从不同种角度与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观察,结果是大多数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表明,磁场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磁纤维本身释放的磁场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在磁场的作用下,胆固醇的长链与支链变成短链,成为多结晶体中心,有利于分解与代谢或通过磁场对酶的影响,从而影响脂肪的合成。磁纤维本身释放的磁场有镇痛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磁场强度越强,镇痛效果越明显。磁纤维本身释放的磁场可使人体处于异常状态的生物电、生物磁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就会使人体细胞内一些违反常规的运动趋于正常,疾病随之而有所好转。磁纤维本身释放的磁场能够使血液中自由基含量减少,使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的同时增强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编制在其中的磁纤维的磁场效应,可促进细胞代谢,活化细胞,平衡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状态;促进炎症消退,消除炎症肿胀和疼痛;双向调节血压,尤其能使高血压降低,减轻心脏的负担;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降低血液粘度;增强和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抗衰老的作用,消除体内积存的自由基;改善血脂代谢,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调节神经系统,镇静作用,消除失眠和精神紧张;美容养颜,清血排毒。
4.本产品的生产加工工艺完全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无污染。精选的植物蛋白面料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异黄酮等多种营养成分,与皮肤相类似的构成,能够更加有效的营养、呵护肌肤,延缓衰老。
5.在常温下,本产品的大豆纤维与磁性纤维结合,能高效发射易于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经过体表穴位作用于机体,引起细胞原子和分子共振,促进皮下组织温度上升,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液运行。可以平衡防阳、调节虚实,扶正人体经络系统状态,确保人体“精、气、神”能量运行通畅,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去病延年的目的。本产品能够不断释放出负氧离子,能够提高周围环境空气的负氧离子地浓度,人体细胞的自由电荷在远红外线的作用下,会出现按电磁场方向排列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会引发分子、原子无规则运动加剧从而产生热能,有助于保持皮肤清洁,杀灭细菌,活化人体细胞,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华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华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24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