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成型无接缝防护服的生产工艺及其专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1520.1 | 申请日: | 2007-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勤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A41H4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1107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 成型 接缝 防护服 生产工艺 及其 专用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成型无接缝防护服的生产工艺及其专用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各种无接缝的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等。
背景技术
医院、实验室、化工的工作人员经常要接触病菌、化学试剂及有害、有毒物,传统的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等服装,基本上都采用缝纫机及三线或五线拷边机缝制,例如申请号为03213147.X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包括帽子、上衣和裤子,其特征在于:帽子与衣服为一体结构,在帽子边缘、上衣的袖口边缘以及裤子的裤角处均设有收紧件。这种结构的防护服都留有针、线的细小空隙,对隔离、防护病菌及有害物质留有一定的隐患,如防护不到位,病菌及有害、有毒物极有可能侵入人体,将为对工作人员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危害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效率高的一次成型无接缝防护服的生产工艺及其专用设备,用于制造一层或多层复合材料的无接缝防护服,最大限度的保护医院、实验室及化工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成型无接缝防护服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启动电机,使之运转并带动椭圆形的轨道水平运行;
b、当挂在轨道上的人体模具运行至料筒上方时,光电控制器被触发,使轨道在水平方向上停止运行,同时气泵运行带动气动升降装置控制轨道整体下降,人体模具进入料筒,人体模具开始吸附料筒内的无纺布原料;
c、当浸泡时间达到预设时间20-40秒后,气泵启动并带动气动升降装置工作,控制轨道整体上升至原来的高度后,轨道继续水平运行,同时,轨道上方的风箱开始工作,将人体模具上吸附的无纺布原料吹干;
d、轨道继续水平运行,将已吹干的无纺布成品服装运行至一侧的拆卸工作台,由工人将人体模具上的服装取下打包即可完成。
一种专用于生产一次成型无接缝防护服的设备,具有电机和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布置至少一个料筒,输入端一侧的料筒边上安装有光电控制器,该机体上方通过设在机体两侧壁上的气动升降装置安装1-2根传送轨道,该气动升降装置另一端连接气泵,所述轨道上方设置风箱,轨道上均匀挂有一组模具,所述光电控制器分别与风箱和电机电连接。
所述轨道的输出端设有与机体等高的拆卸工作台。
所述模具为人体上半身形状。
所述相邻两个模具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料筒的中心距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发明设备制造的一次成型一层或多层复合材料无接缝防护服,较之现有技术中因有接缝而留有针、线的细小空隙的防护服,有效避免了病菌及有害、有毒物的入侵,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医院、实验室及化工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本发明设备采用机械流水线作业,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增加了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模具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次成型无接缝防护服的生产工艺(本例主要用于生产单层复合材料无接缝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启动电机5,使之运转并带动椭圆形轨道2水平运行;
b、当挂在轨道2上的人体模具4运行至料筒1上方时,光电控制器6被触发,使轨道2在水平方向上停止运行,同时气泵10运行带动气动升降装置9控制轨道2整体下降,人体模具4进入料筒1,人体模具4开始吸附料筒内的无纺布原料;
c、当浸泡时间达到预设时间30秒后,气泵10启动并带动气动升降装置9工作,控制轨道2整体上升至原来的高度后,轨道2继续水平运行,同时,轨道2上方的风箱3开始工作,将人体模具4上吸附的无纺布原料吹干;
d、轨道2继续水平运行,将已吹干的无纺布成品服装运行至一侧的拆卸工作台8,由工人将人体模具4上的服装取下打包即可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勤,未经朱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15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