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甲基-2-丁烯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1505.7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商志才;孟建波;陈洪光;钱洪胜;邱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3/03 | 分类号: | C07C33/03;C07C27/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5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丁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料、医药和农药中间体3-甲基-2-丁烯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甲基-2-丁烯醇,又称异戊烯醇,可被用作香料;3-甲基-2-丁烯醇主要用于生产柠檬醛、异植物醇(维生素E的主要中间体),贲亭酸甲酯、DV菊酸甲酯(菊酯中间体),合成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的中间体,合成橡胶单体,亦用于其它有机合成。
目前合成3-甲基-2-丁烯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2-甲基-3-丁烯-2-醇为原料,在催化剂条件下直接转化为3-甲基-2-丁烯醇。2-甲基-3-丁烯-2-醇直接转化为3-甲基-2-丁烯醇的转化率低,收率差,无工业应用价值。
2、美国专利US4028424以异丁烯和甲醛为原料缩合制得3-甲基-2-丁烯醇,但是生成物中约80-90%为3-甲基-3-丁烯醇,3-甲基-2-丁烯醇的量约为5%。3-甲基-3-丁烯醇可进一步转化为3-甲基-2-丁烯醇,美国专利US4219683在氢气和钯条件下转化率为39-54%选择性82-99%;日本专利JP08268939在氧化镁条件下3-甲基-3-丁烯醇转化为3-甲基-2-丁烯醇的转化率为57%。3-甲基-3-丁烯醇转化为3-甲基-2-丁烯醇的转化率低,转化反应条件苛刻,分离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3、以异戊二烯为原料,经氯化得到异戊烯基氯,再酯化得到乙酸异戊烯酯,再经碱解得到3-甲基-2-丁烯醇。该方法的酯化、碱解收率高,反应易于控制,但是异戊二烯与氯化氢反应的收率较低,约78%,导致3-甲基-2-丁烯醇的生产成本较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纯度高、总收率在90%左右的3-甲基-2-丁烯醇的制备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3-甲基-2-丁烯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将2-甲基-3-丁烯-2-醇氯化得1-氯-3-甲基-2-丁烯,接着1-氯-3-甲基-2-丁烯与有机酸盐缩合得有机酸3-甲基-2-丁烯酯,然后将有机酸3-甲基-2-丁烯酯在碱液中水解,得到3-甲基-2-丁烯醇。
所述的3-甲基-2-丁烯醇的制备方法,氯化所用的氯化试剂为双(三氯甲基)碳酸酯、三氯氧磷或三氯化磷,优选为双(三氯甲基)碳酸酯,其摩尔用量是3-甲基-2-丁烯醇摩尔用量的17-18%。本发明所用的氯化试剂双(三氯甲基)碳酸酯,俗称三光气、固体光气,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化工原料,毒性小,贮运、使用安全、方便。双(三氯甲基)碳酸酯对醇的氯化反应中,在生成氯代烃的同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友好。
本发明先将2-甲基-3-丁烯-2-醇用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氯化制得异戊烯基氯,收率达95%;
然后将异戊烯基氯与有机酸盐
R=H,CH3,CH3CH2
X=Na,K
缩合得有机酸异戊烯酯
R=H,CH3,CH3CH2
再将此有机酸异戊烯酯在碱液中水解得到3-甲基-2-丁烯醇。2-甲基-3-丁烯-2-醇氯化、酯化、水解三步得到3-甲基-2-丁烯醇的总收率合计90%。
3-甲基-2-丁烯醇的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的原料2-甲基-3-丁烯-2-醇可以自制,也可购买得到。
所述的3-甲基-2-丁烯醇的制备方法,氯化所用的催化剂为吡啶、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甲酰胺、三乙胺、三正丙胺、三正丁胺或三苯基膦,优选吡啶。
所述的3-甲基-2-丁烯醇的制备方法,有机酸盐为甲酸钠、甲酸钾、乙酸钠、乙酸钾、丙酸钠或丙酸钾,与1-氯-3-甲基-2-丁烯缩合后分别得到了甲酸异戊烯酯、乙酸异戊烯酯、丙酸异戊烯酯,优选乙酸钠。
所述的3-甲基-2-丁烯醇的制备方法,碱液为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所述的3-甲基-2-丁烯醇的制备方法,氯化反应的温度为0-20℃,缩合反应的温度为80-150℃,缩合反应在氮气保护下进行,使缩合反应完全,收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15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酰胺酸树脂合成方法
- 下一篇:改性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