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档自锁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1450.X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1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济荣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F16H61/2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7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统中的倒档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全地形沙滩车、卡丁车发动机传动系统中的倒档自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全地形沙滩车、卡丁车发动机传动系统中的倒档控制装置除专门设计的CVT发动机外,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即外置式和内置式倒档控制装置;外置式倒档控制装置是在发动机外部套装倒档总成及其控制装置,发动机的内部不作改动,该装置虽然倒档操纵可靠,但结构复杂、部件较多、成本高、而且影响整机的美观;而在立式发动机作为全地形沙滩车、卡丁车发动机动力系统时,内置式倒档控制装置是在循环换档装置中增加一倒档档位,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在操纵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操作,比如,在前行时,因误操作导致换档过快而换至倒档,就会使发动机受到猛烈冲击而毁坏,从而影响机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为此,许多科研机构、生产厂家及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不断地进行了开发和研究,但至今尚未有较好的改进办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内置式倒档控制装置存在的上述弊病,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的倒档自锁控制装置。
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右箱体、换档鼓、换档定位板、换档轴组件、止动器组件,换档定位板固定在换档鼓上,止动器组件控制换档定位板档位位置,所述的换档定位板上设有限位止动凸点或凹槽,所述的右箱体上铰接有倒档摇臂,倒档摇臂一端与限位止动凸点或凹槽匹配,倒档摇臂另一端与右箱体之间设有限位拉簧,右箱体上设有控制倒档摇臂动作的倒档操作机构。
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倒档操作机构包括倒档轴、倒档限位板、凸轮和倒档扭簧,倒档轴活动设置在右箱体上,倒档限位板和凸轮固定在倒档轴上,倒档扭簧设置在倒档轴上,凸轮与倒档摇臂配合。
为了使倒档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所述的右箱体上设有上下定位柱,倒档限位板设置在上下定位柱之间。
为了使倒档摇臂与限位止动凸点或凹槽配合方便,所述的限位止动凸点或凹槽设置在换档定位板的倒档与空档之间。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创造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一是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能保证发动机在前进时档位操纵自如,不受任何限制;二是在回空档后,由于倒档摇臂与限位止动凸点或凹槽自锁作用,空档不可以直接换至倒档,需操纵倒档操作机构使倒档摇臂脱离与限位止动凸点或凹槽的配合,从而有效避免车辆在前进时或未停稳时发动机系统进入倒档导致发动机受到猛烈冲击而毁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倒档摇臂脱开自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处于倒档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求,为本发明创造一种倒档自锁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右箱体13、换档鼓15、换档定位板1、换档轴组件14、止动器组件9,换档鼓15设置在右箱体13,换档定位板1固定在换档鼓15上,换档定位板1上设有档位位置,如图1中所示,①为倒档,②为空档,③为一档,④为二档,⑤为三档,⑥为四档,止动器组件9控制换档定位板1档位位置,所述的换档定位板1上设有限位止动凸点18或凹槽,所述的右箱体13上通过螺栓7铰接有倒档摇臂2,倒档摇臂2一端与限位止动凸点18或凹槽匹配,倒档摇臂2另一端与右箱体13之间设有限位拉簧5,限位拉簧5一端固定在倒档摇臂2上,另一端通过螺栓8固定在右箱体13上,倒档摇臂2工作时以螺栓7为中心转动,并通过与限位止动凸点18或凹槽相配合实现分离与自锁;限位拉簧5始终对倒档摇臂2施加拉力,使倒档摇臂2与换档定位板1紧密贴合不会脱开,以达到可靠自锁的目的;右箱体13上设有控制倒档摇臂2动作的倒档操作机构3。为了使倒档摇臂2与限位止动凸点18或凹槽配合方便,所述的限位止动凸点18或凹槽设置在换档定位板1的倒档与空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济荣,未经胡济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14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