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闭容器制作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1372.3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6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光辉 |
主分类号: | B21D22/14 | 分类号: | B21D22/14;B21D5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013浙江省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容器 制作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是一种用来制作球形封闭容器的封闭容器制作设备。
背景技术
一种球形的带弹性的封闭容器,将材料放置在球形模具中,需要不断地旋转球形模具,为保证球形封闭容器的壳壁的厚薄均匀,不能出现封闭容器壳壁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否则,在封闭容器内充满压力流体时,封闭容器容易变形,使封闭容器的表面出现不规则变化,不符合使用要求。球形模具在旋转工作中由于存在不相同的旋转方向,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旋转方向设置单独的控制机构,而且控制机构不能相互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壳壁的厚度均匀的球形封闭容器的封闭容器制作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完成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垂直旋转的封闭容器制作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控制旋转速度的封闭容器制作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闭容器制作设备,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固定模具的框架、驱动框架旋转的回转机构,其中,所述的框架包括重叠可独立旋转互不干涉的内框架和外框架,内框架上设有模具支架;回转机构包括驱动外框架旋转的外回转机构和设置在外框架上驱动内框架旋转的内回转机构;在外框架的旋转轴上设有与内回转机构相连的活动连接器。回转机构和框架组合形成可相互垂直旋转的一个装置,在通电的情况下,这个装置能实现预定的旋转;将制作封闭容器的制作模具放置在内框架的模具支架上,在回转机构的驱动下,外框架和内框架分别旋转,使制作模具内的材料在制作模具内旋转滚动,旋转的速度保持匀速,如有必要可单独控制内框架或者外框架的旋转速度,使之按照不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制作模具内的材料在制作模具内形成分布均匀的一个封闭容器的壳壁;内框架的旋转运动与外框架互不干涉,但是内框架是设置在外框架内,内框架的旋转动作是绕着设置在外框架上的转轴旋转,所以内框架的驱动机构内回转机构需要设置在与外框架同步旋转的部件上,最优的选择是设置在外框架上,此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外框架的旋转过程中,如何将内回转机构的驱动电源与之相连,所以在外框架的旋转轴上设置了活动连接器;活动连接器的功能是实现外框架旋转过程中,内回转机构始终得到电源的供应,活动连接器一部分始终固定在外框架上,另一部分始终与电源相连,与固定部分形成活动连接;封闭容器的制作模具呈球形,制作模具固定在模具支架上;外框架采用正方形,内框架也采用正方形,使整体的结构紧凑,减小安装空间。
作为优选,模具支架包括中间模具托盘和与之相连固定在内框架上的连接桥;模具托盘为中间设有圆孔的圆盘,圆孔的直径与封闭容器的模具相配,模具托盘的其中一个面为平面作为优选,模具托盘上设有若干对称布置的磁性体。制作模具上带固定把手,模具托盘上的磁性体吸住制作模具的固定把手使之固定在模具支架上,模具支架也可以直接在连接桥的两端设置转轴,不用固定在内框架上,再通过内框架上的转轴设置在外框架上,考虑到旋转的稳定性将模具支架固定在内框架上。
内回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内框架的两侧的转轴和与转轴通过传送带相连的固定在外框架上的驱动电机,转轴与外框架形成旋转副,其中一端穿透外框架与驱动电机相连。内框架上的转轴与外框架形成旋转副,驱动电机固定在外框架上通过传送带带动转轴旋转,从而带动内框架旋转,使模具支架做一个方向的旋转。
外回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外框架的两侧的旋转轴和与旋转轴通过传送带相连的固定在机座上的驱动电机,旋转轴与机座形成旋转副。外框架上的旋转轴与机座形成旋转副,驱动电机固定在机座上,通过传送带带动旋转轴旋转,使外框架旋转,从而使模具支架作与外框架相同方向的旋转,如果内框架和外框架同时旋转,可以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旋转方向。
作为优选,外框架和内框架呈方形,内框架的边长小于外框架的边长,并且内框架放置在外框架内部,可相互垂直旋转。
作为优选,考虑到内框架随着外框架一道旋转,如果直接通过导线连到内框架的驱动电机上,在旋转过程中容易使导线缠绕,所以设置了活动连接器,活动连接器包括固定在旋转轴上的转子和固定在机座上并与转子保持接触的触片,转子与内框架的驱动电机相连,触片与电源相连。
转子和触片共两组,分别接触;一组转子与触片接内框架的驱动电机的正极,另一组转子与触片接内框架的驱动电机的负极;每个转子的两边设有比接触面高的护边防止,触片从转子的接触面上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光辉,未经胡光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1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