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1230.7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0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迪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迪尔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26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珍珠 人工 养殖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珍珠养殖技术。
(二)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通常包括下述步骤:
(1)三角帆蚌蚌苗繁殖:准备繁殖场地、亲蚌和寄生鱼,依次经采苗、附苗、脱落后,钩介幼虫底栖生长成为稚蚌;
(2)幼蚌促长培育:采用网箱培育稚蚌生长得到幼蚌;
(3)河蚌手术与管理:将幼蚌进行插种手术得到育珠蚌,术后吊养;
(4)育珠蚌养殖:对育珠蚌进行养殖得到珍珠产品;
通常步骤(4)中都采用原地养殖,养殖过程中不更换养殖池,由于原池存在着水质老化,微量元素失调等问题,导致长蚌长珠缓慢,病害增加,养殖后期珠光差等缺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珍珠生长,提高珍珠质量的珍珠人工养殖方法。
所述的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三角帆蚌蚌苗繁殖:准备繁殖场地、亲蚌和寄生鱼,依次经采苗、附苗、脱落后,钩介幼虫底栖生长成为稚蚌;
(2)幼蚌促长培育:采用网箱培育稚蚌生长得到幼蚌;
(3)河蚌手术与管理:将幼蚌进行插种手术得到育珠蚌,术后吊养;
(4)育珠蚌养殖:对育珠蚌进行养殖得到珍珠产品;
步骤(4)养殖过程中将育珠蚌进行移地再养。
在本发明的步骤(4)中,育珠蚌不受育珍珠龄的限制,任何蚌龄都可以移地再养。
进一步,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pH控制在8。
进一步,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溶解氧控制在5mgL。
进一步,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水深控制在1.5~2米。
进一步,所述移地再养采用吊养方法。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寄生鱼采用黄颡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人为地造成养殖环境的转移,调整了蚌池地域小生态与水质,同时带来了微量元素差补,从而促使珠蚌产生新的生长,提高了珠粒的大、圆、光、颜。
2、有利于珍珠蚌养殖管理:手术初期珠蚌与高龄珠蚌在管理上存在很大差别,通过移地再养适应了管理的转换需求。
3、通过对移地再养的蚌池环境参数的优化,促进了珍珠生长,提高了珍珠质量。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一种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三角帆蚌蚌苗繁殖:准备繁殖场地、亲蚌和寄生鱼,依次经采苗、附苗、脱落后,钩介幼虫底栖生长成为稚蚌;
(2)幼蚌促长培育:采用网箱培育稚蚌生长得到幼蚌;
(3)河蚌手术与管理:将幼蚌进行插种手术得到育珠蚌,术后吊养;
(4)育珠蚌养殖:对育珠蚌进行养殖得到珍珠产品;
步骤(4)养殖过程中将育珠蚌进行移地再养。
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pH控制在8。
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溶解氧控制在5mgL。
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水深控制在1.5~2米。
所述移地再养采用吊养方法。
所述步骤(1)中的寄生鱼采用黄颡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迪尔,未经王迪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1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