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味山药丸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0908.X | 申请日: | 200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军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K9/20;A61P1/14;A61K3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江苏省吴江市远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味 山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丸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治疗虚痨损伤、肌体消瘦等症的丸药。
背景技术
现有治疗虚痨损伤、肌体消瘦等症等症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西药制剂,有以下特点:
1.吸收效果不佳;
2.疗程长,费用高;
3.副作用大,有的药物易引起药源性并发症;
4.病人对其的依赖性大。
二是中药制剂,有以下特点:
1.药味太浓,口感不好;
2.有些中药制剂吸收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其提供一种制作方便、无副作用、对于治疗虚痨损伤、肌体消瘦等症等症的丸药。
一种治疗虚痨损伤、肌体消瘦等症等症的丸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取五味子180克,肉苁蓉120克,菟丝子、杜仲各90克,山药60克,牛膝、泽泻、干地黄、山茱萸、茯神、巴戟天、赤石脂各30克,将诸中药研磨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将处方上的中药净制祛除杂质,将其混合干燥粉碎成粗粉粉末,为保持散剂颗粒的水分,需要将粗粉粉末再次干燥,再粉碎成细粉,筛分包装。
本发明所提供的详细制备方法是;
1、净制药材,祛除杂质;
2、粉碎药材。见药材先干燥,再粉碎成粗粉;
3、再干燥粉碎。由于散剂颗粒的水分需控制在9%以内,因此需要再干燥粗粉粉末,然后粉碎成细粉粉末;
4、筛分。将细粉粉末过筛,保证细粉颗粒的质量要求;
5、包装。
在本发明中,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安神养心、益气生津、有保护心脑血管、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防治癌症的作用;肉苁蓉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有抗衰老、强壮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降压的作用;菟丝子具有滋阴壮阳、固精缩尿、能够增强要体免疫功能、抗衰老、降底血压、调节内分泌、抗菌杀菌作用;杜仲具有养肝固肾、强健筋骨、安胎。本品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降压、利尿、抗菌、消炎、镇定、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山药具有健脾润肺、固肾填精、有增强免疫力功能及降血糖、扩张血管、祛痰平喘的作用;牛膝具有补益肝肾、活血调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有保护心脑血管、促进肠胃蠕动、利胆、降血糖的作用;泽泻具有利水渗湿、退热、有保护心血管、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力、减肥、抗脂肪肝、利尿的作用;干地黄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止血、抗菌、消炎、镇静、利尿、降血糖的作用;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固涩收敛、有防治肝癌、增强免疫力、抗菌消炎、降低血糖等作用;茯神有宁心、安神、利水的功效,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巴戟天辛、甘,微温,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本发明对治疗虚痨损伤、肌体消瘦等症有显著疗效,且长期服用无副作用,且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具体实施方案
五味山药丸由以下配方配比组成:取五味子180克,肉苁蓉120克,菟丝子、杜仲各90克,山药60克,牛膝、泽泻、干地黄、山茱萸、茯神、巴戟天、赤石脂各30克,将诸中药研磨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将处方上的中药净制祛除杂质,将其混合干燥粉碎成粗粉粉末,为保持散剂颗粒的水分,需要将粗粉粉末再次干燥,再粉碎成细粉,筛分包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加入阿胶、柏子仁入药,以补血气;该发明需要用温酒送服。
实施例一
五味山药丸由以下配方配比组成:五味子180克,肉苁蓉120克,菟丝子、杜仲各90克,山药60克,牛膝、泽泻、干地黄、山茱萸、茯神、巴戟天、赤石脂各30克。
制备方法;
1、净制药材,祛除杂质;
2、粉碎药材。见药材先干燥,再粉碎成粗粉;
3、再干燥粉碎。由于散剂颗粒的水分需控制在9%以内,因此需要再干燥粗粉粉末,然后粉碎成细粉粉末;
4、筛分。将细粉粉末过筛,保证细粉颗粒的质量要求;
5、包装。
实施例二
五味山药丸由以下配方配比组成:五味子180克,肉苁蓉120克,菟丝子、杜仲各90克,山药60克,牛膝、泽泻、干地黄、山茱萸、茯神、巴戟天、赤石脂各30克,阿胶、柏子仁各25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军,未经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