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0782.6 | 申请日: | 2007-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6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翁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华 |
主分类号: | A41H42/00 | 分类号: | A41H42/00;B65G47/7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801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衣 工作站 衣架 出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流水线制造服装的制衣工作站,特别是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
背景技术
制衣工作站用于高效率的流水线生产服装,在生产过程中挂有衣物的衣架按照电脑中设定的工序,从制衣流水线的主轨道上通过各个工序制衣工作站的进站装置进入相应的制衣工作站。为了便于操作者对进入本站衣架上的衣物进行有序加工,在操作者工作台后方衣架轨道的旁边设有使衣架逐个排出进入操作者工作台上方升降臂轨道的排出装置,该装置的末端为升降臂。
工作站轨道上的衣架进入操作者工作台上方升降臂轨道后,操作者就可方便的将衣架上的衣服取下,便于对衣服进行加工。待加工完毕后将衣服挂入衣架,按下升降臂电机开关,使其由升降臂带动进入工作站出站装置,出站装置接受电脑指令后将其排出并进入制衣流水线主轨道,使该衣物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当然,衣架不需要在某一个制衣工作站进行加工时,衣架不进入该制衣工作站,而在制衣流水线主轨道直接通过,进入下一个需要加工的制衣工作站。这样的结构就必然使得出站装置末端必须处于制衣流水线主轨道的正上方且与制衣流水线主轨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很明显,由出站装置滑出的衣架会突然落在制衣流水线主轨道上,这样不仅使得衣架与主轨道撞击时会产生较大噪音,而且衣架有可能会偏移而无法正常的进入流水线主轨道。因此,它的使用稳定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作噪音低、工作稳定性高的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设置于制衣工作站出站处的升降臂末端导轨与主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站机构包括一根弯曲的出站导轨,出站导轨与升降臂末端导轨轴向固定,出站导轨与升降臂末端导轨之间设有在外力作用下出站导轨能相对于升降臂末端导轨沿周向转动的复位转动装置。
在初始状态时,出站导轨位于主轨的上方且与主轨之间具有间隙,衣架可由该间隙处通过。一旦衣架由出站处的升降臂末端导轨进入出站导轨时,在衣架的重力作用下就可使出站导轨下摆至与主轨接触,这样衣架就可平稳的进入主轨上。
当衣架从出站导轨上滑出后,出站导轨不受衣架的重力作用,在复位转动装置的作用下,出站导轨就可反向摆动并回复至原位。也就是说,出站导轨脱离主轨后,在主轨与出站导轨之间具有供衣架通过的间隙,从而使得主轨上的衣架能正常通过。
在上述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中,所述的复位转动装置包括转轴、套于转轴上的轴套和弹簧,上述的出站导轨固连在转轴上,所述的轴套装于上述的升降臂末端导轨内侧且与其固连,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轴套和转轴上。
具体而言,当衣架位于出站导轨上时,衣架的重力克服弹簧的弹力,使得出站导轨下摆并与主轨相接触。这样,衣架可平稳的滑入主轨上。
当衣架从出站导轨滑入主轨上后,弹簧的弹力使得出站导轨反向摆动回复至原位。也就是说,出站导轨脱离主轨后,在主轨与出站导轨之间具有供衣架通过的间隙,从而使得衣架可正常通过主轨。
在上述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中,所述的转轴侧部设有凸出的定位销,所述的轴套上沿其径向设有呈条形的限位孔,且定位销位于轴套的限位孔处。通过这样的结构,可限制转轴的转动角度,最终也就限制了出站导轨的转动角度。使得出站导轨在较稳定的角度内摆动,而不会出现出站导轨摆动幅度过大而无法下摆的现象。也就是说,使得出站导轨的最外端始终处于最低处,使得衣架能够正常滑出。
在上述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中,所述的轴套通过螺钉固连在升降臂末端导轨上。通过螺钉可使轴套与升降臂末端导轨牢牢的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中,所述的弹簧为扭转弹簧,且弹簧套在转轴上。
在上述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中,所述的转轴通过螺纹与出站导轨相联接,且在转轴上还连接有螺母及弹簧垫圈,弹簧垫圈被紧压在螺母与出站导轨之间。
在这里,螺母及弹簧垫圈起到锁紧的作用,使得出站导轨无法沿着螺纹向转轴靠拢,这样也就防止了出站导轨抵靠在轴套上。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出站导轨与轴套接触而造成转动不畅。
在上述制衣工作站中衣架的出站机构中,所述的出站导轨呈L状且其拐角处为圆弧过渡。这样的结构使得出站导轨随着转轴一同转动后能够稳定的与主轨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华,未经刘永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鼻孔专用空气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PDC钻头内部喷管结构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