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70559.1 | 申请日: | 2007-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5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 发明(设计)人: | 林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军华 |
| 主分类号: | A61M5/00 | 分类号: | A61M5/00;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 地址: | 317606浙江省玉环县清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针管 刃口 定位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机械技术领域,涉及是一种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械行业中,医用针应用十分广泛,如留置针、静脉针等。目前使用的医用针由针管、针座柄等组成。以头皮针为例,在针管的尖端具有刃口,在使用时,使针尖的锐利部位紧贴人体皮肤,手持片固定在针管尾端的侧部。在进行穿刺时,用手捏紧手持片,尖端的刃口向上,才能有利于穿刺,若尖端部位的刃口向下,则很难进行穿刺。因此,在制作医用针的针管时必须要让尖端的刃口与针座柄保持特定的角度,这样才能方便让医护人员穿刺。
而目前,在组装针管和针座柄时没有专门的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来辅助,都需要靠人工进行,在组装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医用针的针管与针座柄之间的角度发生偏差,造成产品报废。此外,人工直接参与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会造成污染,使其附着上病菌,造成产品卫生要求不合格。另一方面,这种人工校正方式也会影响整个装配过程,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产品的污染,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自动组装机,但是这些医疗器械并不能适用于医用针的针管方向的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快速方便地使医用针的针管刃口按预设角度实现定位的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易行,针管刃口定位准确,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设置在针夹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用于将从针夹中掉落的针管接住的接针座,在接针座上设有至少一个与针管刃口接触的斜面和至少一个与针管管体接触的平面,上述的斜面与平面对应设置。
针夹释放针管使其掉落在接针座上,因为接针座上的一端设有斜面,另一端设有平面,而针管有刃口的一端落在接针座的斜面上,另一端落在平面上。斜面自外端向内端向下倾斜,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针管的刃口可与接针座的斜面相吻合。这样,就能对医用针的针管刃口方向进行定位,不管掉落时针管的刃口朝向哪个方向,当落入接针座时,都会使刃口朝下。
在上述的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中,所述的接针座上设有若干组并列设置的斜面和平面,且每组斜面和平面与其正上方的针夹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一次完成多个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
在上述的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中,所述的接针座由具有若干斜面的斜面模块和具有若干平面的平面模块组成。
在上述的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中,在斜面模块和平面模块之间具有间距小于医用针的针管长度的空隙。设置空隙是为了便于在定位完成以后顺利地取出针管。
在上述的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中,所述的斜面的倾斜度与医用针的针管刃口的倾斜度相同。多次实践发现,斜面的倾斜度与医用针的针管针尖的倾斜度相同的方向定位效果最好。
上述的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采用下述方法进行针管刃口定位:一种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用针夹将针管夹住,并将针管移至接针座的正上方,使针管具有刃口的一端对准接针座的斜面,另一端对准接针座的平面;
b.松开针夹将针管释放,使针管的刃口与斜面吻合;
c.重新用针夹夹住针管,将针管移出接针座,完成针管刃口方向定位。
采用本方法可以将在掉落时刃口朝向不同方向的医用针针管在掉落以后统一朝下。这样就能够方便地完成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
针管的掉落方式可以有多种,为了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在上述的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方法中,在上述的步骤a中,针管是呈水平状态从针夹中落下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医用针的针管刃口定位装置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利用斜面与针管刃口吻合的方式方便地实现了针管的方向定位。
2.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中针夹将医用针针管移到接针座正上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针夹将医用针针管夹住并移出时接针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针夹1、针管2、刃口2a、接针座3、斜面31a、平面31b、斜面模块3a、平面模块3b、空隙3c。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军华,未经林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