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丝织物染料印花轻水洗印花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9861.5 | 申请日: | 200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6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明;余英;刘艳君;周岚;林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5/22 | 分类号: | D06P5/22;D06P1/39;D06P1/52;D06M14/00;D06M13/50;D06B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丝 织物 染料 印花 水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的印花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真丝织物染料印花轻水洗印花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真丝织物印花有涂料印花和染料印花两种。
涂料印花应用广泛,约占整个印花生产的50~60%;涂料印花是藉粘合剂在织物上成膜,从而将涂料固着在织物表面来获得所需图案的印花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工艺简化,印花后一般不需水洗、皂洗、退浆等工序,节约能源,无废水问题等优点。但涂料印花是靠粘合剂成膜而将其粘着于织物上的,由于粘合剂的存在,印花(特别是大面积印花)织物的手感较差,同时粘合剂在花纹部分形成的皮膜存在吸附灰尘、泛黄、老化等问题。
而染料印花与涂料印花不同。由于染料对纤维有直接性,所以染料印花用的糊料仅需要赋予色浆以一定的粘度和印花特性,以使染料随糊料初步地施加于织物表面。但在印花后需经过蒸化,使染料从色浆向纤维内部转移,进而上染固着。此时,糊料的职能也就完成,需从织物上除去。另外,印花蒸化后,还需去除织物上存在的未上染的染料及浮色。因此,染料印花在印花后还需进行蒸化、水洗、退浆等工序。染料印花中,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的结合,印花后又经过退浆处理。与涂料印花相比,其织物手感及水洗、皂洗、搓洗等牢度较好,但其工艺复杂,经水洗、退浆后存在污水处理问题,对生态环境存在破坏。
发明内容
比较涂料印花与染料印花的优缺点,综合考虑两者利弊,结合当前要求高质量、高效益、重环保的绿色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印染行业实现可持续再发展的生产目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丝织物染料印花轻水洗印花方法。以涂料印花为依据,对染料印花进行改进,开发一种印花织物手感、色牢度和印制效果较好的新型印花工艺。从而缩短印花工艺,达到轻水洗的目的,以减少污水排放。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步骤如下:
(1)真丝熟坯织物接枝改性,增加染料的上染率,配方及工艺:
接枝剂30~50g/L,常温下,二浸二轧后带液重量百分比为70~80%,105~120℃,3~5min烘干;
(2)染料印花色浆中,采用合成增稠剂为色浆中原浆的主要部分,减少其固体含量,基本色浆配方,按重量百分比:
染料X%,尿素1~3%,3~4%合成增稠剂浆40~60%,6~8%改性海藻酸钠或种子胶浆0~20%,加水至100%;
加固剂在染料印花色浆的应用,以减少浮色,提高印花织物的色牢度,色浆配方:在上述染料印花色浆配方中添加:加固剂0~5%,柔软剂0~5%;
所述的接枝剂为:分子一端含有反应性基团,能与真丝纤维发生反应结合;另一端含有阳离子基团,能与阴离子的酸性或中性染料以离子键结合。
所述的合成增稠剂为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酯高分子化合物。
所述的改性海藻酸钠或植物种子胶浆为:在海藻酸钠或植物种子胶浆中加入2~3%阴离子洗涤剂。
所述的加固剂为聚氨酯或聚丙烯酸酯高分子化合物。
所述的柔软剂为氨基硅油或氨基硅酮高分子化合物。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技术先将真丝纤维接枝改性,使纤维分子中引入阳离子基团,增加了阴离子(酸性、中性等)染料的染座,使染料的上染率增加及色牢度提高。同时比较涂料印花与染料印花的优缺点,综合考虑两者利弊。以涂料印花为依据,对染料印花进行改进,采用低含固量合成增稠剂作为染料印花色浆的主要原浆,减少色浆中浆料的含量;同时在色浆中添加加固剂及柔软剂,使印花织物的色牢度进一步提高及手感的改善。该技术的应用,可缩短染料印花工艺,达到轻水洗的目的,以减少污水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浅色(染料用量X≤1%)印花工艺流程图。
图2是中等深度(染料用量X为1~3%)印花工艺流程图。
图3是深色(染料用量X为3~5%)及特深色(染料用量X为5~8%)印花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真丝织物染料印花后都需经水洗、退浆处理。水洗、退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印花织物上的浆料及未与纤维结合的染料——浮色。要达到轻水洗,经印花后汽蒸,染料向纤维的转移率要高,减少印花后织物上的浮色,以保证印花织物的色牢度;同时要求织物上残留的浆料尽可能少,以保证织物手感。
1.真丝纤维接枝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8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常模式下终端的退网方法
- 下一篇:网络数字电视中间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