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型全桥移相软开关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9828.2 | 申请日: | 200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9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袁明祥;范德育;孙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15 | 分类号: | H02M3/315;H02M3/07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全桥移相软 开关 变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桥移相软开关设备,适用于各种大功率开关电源装置,特别是电力操作电源场合。
背景技术
全桥移相零电压开关变换器在保留了传统PWM恒频控制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器件的寄生参数实现了软开关,在大、中功率DC/DC变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全桥移相零电压开关变换器有所缺陷,其主要表现在:
1)如附图1所示,轻载时,谐振电感Lr贮能不足,无法实现滞后管Q3、Q4的零电压开通,损耗大,能量转换效率不高;
2)在超前管Q1、Q2关断期间,谐振电感Lr因电流不能突变,D2、T1、Lr、Cd、Q4或D1、T1、Lr、Cd、Q3构成的回路中存在环流,而此环流不向副边提供能量,却产生损耗,使得变换器转换效率低;
3)副边二极管D5~D8反向恢复存在强烈振荡,二极管上电压应力较大,对二极管的电参数要求高,降低系统可靠性,如增加吸收电路来改善应力,则会使整机损耗增加,降低转换效率;
4)谐振电感Lr的存在会引起副边占空比丢失,同样会降低变换器转换效率。
再如图2所示为目前应用的较多的全桥移相软开关电路,其在图1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两只箝位管D10、D9,改善了副边二极管D5~D8的反向恢复电压应力,减小了占空比丢失的程度,却没解决上面所述的其它几个缺陷,同时增加二极管使得结构变复杂,电路的布板空间要求增加,不利于应用设备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全桥移相软开关电路的环流损耗大、占空比流失较重、整机效率较低、电磁辐射较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环流损耗、减少占空比丢失、提高整机效率、减少电磁辐射的改进型全桥移相软开关变换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全桥移相软开关变换器,包括超前桥臂支路、滞后桥臂支路、变压器T1、滤波电感网络、输出滤波电容C7以及负载RL,所述超前桥臂支路包括开关管Q1、Q2、二极管D1、D2、电容C1、C2,所述滞后桥臂支路包括开关管Q3、Q4、二极管D3、D4、电容C3、C4,所述超前桥臂支路、滞后桥臂支路分别与变压器T1的原边连接,变压器T1的副边与所述滤波电感网络连接,所述滤波电感网络连接输出滤波电容,所述负载RL与输出滤波电容并联,所述的软开关变换器还包括谐振网络,所述谐振网络包括电容C5、C6、电感L1,其中,电容C5的一端与输入正端相连,C5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以及电容C6的一端相连,电容C6的另一端与输入负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连到滞后桥臂支路的开关管Q3的源极S和开关管Q4的漏极D。
所述的滤波电感网络包括二极管D5、D6、D7、D8和滤波电感L2,所述滤波电感L2带有绕组a、绕组b、绕组c,所述二极管D5、D7相互反方向连接在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所述二极管D6、D8相互反方向连接在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滤波电感L2的绕组b的同名端连到二极管D5的阴极,绕组b异名端连到绕组a的异名端和二极管D6的阴极;绕组c的异名端连到二极管D7的阳极,绕组c的同名端连二极管D8的阳极和输出滤波电容C7的负极;绕组a的同名端连到输出滤波电容C7的正极。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在普通的移相全桥电路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简洁的谐振网络,并改进滤波电感网络,参见图3,电容C5的一端与输入正端相连,C5的另一端与L1的一端以及C6的一端相连,C6的另一端与输入负端相连,L1的另一端连到滞后桥臂的Q3的源极S和Q4的漏极D;滤波电感的绕组b的同名端连到D5的阴极,绕组b异名端连到绕组a的异名端和D6的阴极;绕组c的异名端连到D7的阳极,绕组c的同名端连D8的阳极和C7的负极;绕组a的同名端连到C7的正极。
由于谐振网络L1、C5、C6的作用使得变换器的滞后臂能够在轻载实现零电压开关。去掉传统中与变压器T1相连的谐振电感后,使得占空比丢失的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仅变压器T1的漏感L1K在起作用,而变压器漏感L1K是很小的,同时,通过寄生二极管D1至D4,将副边二极管反向恢复电压箝住。又由于滤波电感绕组b、c的作用,超前管截止后原边电流会迅速下降到变压器激磁电流的大小,而变压器激磁电感通常都较大,激磁电流相应较小,环流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8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差时曲柄连杆机构
- 下一篇:含有伏立康唑的冷冻干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