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9676.6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俞国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国麟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H01R2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470浙江省余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电源延长线的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电源插座品种有很多,一般有二孔或三孔插座,其现状各异,但其内部结构和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插座内的铜片与交流电压连接。为解决家用电器无法直接连线到固定的电源插座的问题,我们一般都使用带有电源延长线的电源插座(也称电源插板)。传统的带有延长线的电源插座一般由一带有多组插孔的插座外壳连接一条带插头的电源延长线简单组成,一般而言,电源延长线具有一定的长度,当要收存该带有电源延长线的插座,或者因使用距离的原因需要整理过长的电源线,使用者需要收折或将电源线缠绕在插座外壳上。一般的插座外壳四个侧面都是平整的,故将电源线缠绕在插座侧面,电源线在自身重力或回复力作用下容易相对插座松散开,不方便收存电源延长线,而且,如是因为使用距离的原因而整理电源线,那么由于该电源延长线松散开,则电源延长线人易被绊倒,而产生人体受伤或造成短路发生火灾的危险。
针对上述现状,有人发明了可将电源延长线卷收的集线装置,如一专利号为ZL98207010.1(公告号为CN2348502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电源延长线插座的集线卷收装置》披露了可将电源延长线卷收的结构。
还如一专利号为ZL97249613.0(公告号为CN231448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改良的可自动卷收电源线的延长插座》也披露了可将电源延长线卷收的结构。
上述两个专利存在一共同的缺陷就是其结构过于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将电源延长线稳定地缠绕在插座外壳上而不易松散开的电源插座,其具有折收电源延长线方便、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安全门的电源插座,该安全门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源插座,包括一其上具有一组或一组以上插座孔单元的外壳,及一与外壳相连且带有插头的电源延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左侧部及与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上各设有一可供电源延长线缠绕其上的内凹的限位口。
进一步改进,上述外壳涉上还设有一由提手部及固定在提手部下方中部的轴组成的提手,所述的轴活动插设并限位在外壳上表面上,所述的外壳可相对轴的轴向旋转。当需要使用电源延长线时,操作只需握住提手,然后水平拉动电源延长线,同时,随着电源延长线拉出带动外壳相对轴360°旋转,而无需手作相对外壳的缠绕动作,才能将电源延长线拉出,故该结构便于拉出电源延长线。
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提拿该电源插座,上述的轴通过一可使轴相对上表面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的限位结构而限位在上表面上,在轴位于下限位置状态下,所述的提手部和外壳上表面通过一锁定结构锁定在外壳上。由于外壳可相对轴旋转,故如果提手部不能和外壳相对固定,这样握住提手部来提拿电源插座就不稳定,而该结构在轴位于下限位置时将提手部和外壳相对锁定固定,此时握住提手部来提拿电源插座能保持稳定。
上述的轴限位在外壳上表面的结构为:在外壳上表面上开有一可供轴活动穿过的孔,在外壳内设有一和上表面间隔相对的挡位部,挡位部上开有和上表面上的孔垂直相对的限位孔,所述的轴依次活动穿过孔及限位孔,且在轴的下端固定有能和限位孔上限位配合的第一卡簧,而在轴的中部固定有能和限位孔下限位配合的第二卡簧。这种限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限位准确的优点,当然其不局限于上述这种限位结构,其还可采用现有的其它限位方式。
上述的提手部和上表面之间的锁定结构为:在外壳的上表面两侧各具有一凸起部,该两个凸起部位于轴的两侧,所述的提手部两端各具有一的弹性卡部,对应在两凸起部的内表面上设有和弹性卡部相配的卡口,所述的弹性卡部卡设在相应的卡口内以将提手部锁定在两凸起部之间,且此时提手部的下表面和外壳的上表面之间有间隔空隙。该锁定结构简单实用,锁定时,只需使弹性卡部适当变形,以将其卡入卡口,而锁定限位。当然其不局限于上述这种锁定结构,其还可采用现有的其它锁定方式。
更进一步地改进,为了提高该电源插座使用的安全性,上述的外壳前表面上与每组插座孔单元对应位置处设有一可启闭插座孔单元的安全门结构。这样可使电源插座在没有使用的状态下,插座孔不外露,降低了触点事故的概率,尤其是降低了好奇心强的小孩触电事故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国麟,未经俞国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6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