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绿化地上的桩基施工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9173.9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来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来友 |
主分类号: | E02D7/18 | 分类号: | E02D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1215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化 地上 桩基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机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软土绿化地上的桩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软土的情况下安装机械设备,基本上都要先做基础。而做基础一般都得开挖地面,在普通的地面开挖是一般的方法可以解决,就是时间和材料消耗比较大。但是,有的地面是绿化地,比如:轿车停放移位装置需要在绿化地上进行,而在绿化地上按现在的方法施工就会破坏了原先的绿化环境。因为在安装机械设备,得先开挖地面,大量的从基坑挖出的渣土堆放首先是一大难题,堆放在附近会造成污染;在基础施工时,周围被严重踩踏的绿化将无法生存,绿化地上的土壤,经过踩踏后将严重影响绿化的生长,在两三年内很难赶上附近未经踩踏过的绿地;基础施工完成后,施工过的一片地面就成了不毛之地,无法兼顾设备与绿化共存的目的;如果采用传统的大型打桩设备在绿化地上施工。不但会大量损坏绿化,而且在绿化地上,特别是在居民小区内,是非常困难的一种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软土绿化地上的桩基施工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者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在绿化地上的桩基施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置定位架1;
(2)固定导向架6;
(3)放入桩基5;
(4)调正螺栓3,固定桩基5;
(5)用振动锤打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包括以下步骤:
(1)将定位架1放置在已确定的桩基位置上进行定位和校正;
(2)将连接在桩基导向架6上的导向滑槽4装入固定在定位架1上的导向滑道2上;
(3)取下连接在桩基导向架6上的导向架封盖7;将预制桩基5的上一端放入桩基导向架6内,再把原取下的导向架封盖7按原位装在桩基导向架6上;
(4)调正定位螺栓3,将预制桩基5固定;
(5)在预制桩基5上放上振动锤将基稳稳地打入地下。
所述的专用的振动锤可以是电机振动锤、液压振动锤、电磁振动锤、机械振动锤或空气振动锤。
所述的步骤(2)完成后,可以用支撑脚或支撑横杆穿过定位架1固定,在完成步骤(3)后撤去。
所述的定位架1一边可以拆卸。
所述的定位架1上可以有多个支架,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支撑定位架。
所述的定位架1可以是几何形状,包括四面柱形、圆柱柱形、三面柱形、六面柱形、椭圆柱形或多面柱形;导向架6内框可以根据预制桩基的形状采用几何形状,包括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所述的定位螺栓3数可以是大于等于3个。
所述的定位架1内侧面上至少有2个以上导向滑道2,有一面可以拆卸与安装。
所述的桩基导向架6上外侧面上固定有与导向滑道2相对应的导向滑槽4。
本发明的优点:由于该方法使用方便简单,占地面积少,不需要大型设备支撑,也不需要开挖绿化地,因此减少了在施工中给绿化带来的损害,也不必用大型桩基设备,而且又解决了小型桩机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该方法所用的设备简单,材料消耗小,成本低。同时,节省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桩基施工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1与图2中:1-定位架,2-导向滑道,3-定位螺栓,4-导向滑槽,5-预制桩基,6-桩基导向架,7-导向架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考图1与图2:
本发明的一种在绿化地上的桩基施工法:
选定位置,不需要开挖地面,先将定位架1放置在已确定的桩基位置上进行定位和校正,定位架内三面固定有导向滑道2,一面可拆卸与安装。
桩基导向架6上外三侧固定有导向滑槽4,将导向滑槽4装入固定在定位架上的导向滑道2上,在桩基导向架6下用支架横穿过定位架1将桩基导向架6固定在指定高度。
取下连接在桩基导向架6上的导向架封盖7,其余三面是封闭的;将预制桩基5的上一端放入桩基导向架6内,再把原取下的导向架封盖7按原位装在桩基导向架6上。
桩基导向架四面带有8个定位螺栓3,每一面2个,调正定位螺栓,将预制桩基5固定,取下桩基导向架6下的支架。
在预制桩基5上放上电机振动锤将基稳稳地打入地下,这样就完成了在绿化地上的桩基施工。
振动锤还可以是液压振动锤、电磁振动锤、机械振动锤或空气振动锤。
如果要增加定位架1的稳定性,可以加上多个支架,以不同的角度支撑定位架1。
定位架1还可以是六面柱形、圆柱形等几何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来友,未经李来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1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