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线制节能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8501.3 | 申请日: | 200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煜;周良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92 | 分类号: | H03K17/292;H03K17/7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线制 节能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开关,尤其是指一种两线制节能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延时开关采用电容作为蓄电元件,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是延时关断的时间间隔与按下开关对电容充电的时间成正比,为了更长的延时不得不多按一会按钮开关。如新型专利CN2095515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开关,以一个可控硅作为开关执行元件,通过可控硅触发端的RC充放电回路达到延时关断目的,可控硅需要在电容充电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导通,电容充电(即按下开关)的时间越长充电越多,这个方案中快速导通与长延时两者不可兼得,是它固有的缺陷,同时缺少额外的抗干扰电路,当电网电压过高时,可控硅很容易因过压而误导通。
同时现有电子延时开关的功耗较大,一般在0.4W左右,不具备过零触发,可控硅在不是过零触发工作的情况下,其可靠性和负载适应性大幅度下降,一般的触发电路设计易造成可控硅不能可靠关断,造成产品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功耗低、完全过零触发的两线制节能开关。
一种两线制节能开关,包括电源、整流电路、可控硅V1、可控硅触发延时电路、信号采样器、信号放大电路和负载,所述的可控硅触发延时电路包括四个依次串联的与非门U1-U4,与非门U1的输入端经由一电容和一电阻并联组成的支路引入电压,输出端与可控硅V1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的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级联的第一级三极管T1和第二级三极管T2,三极管T1的基极接入信号采样器的信号输出端,集电极经一电容与第二级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再经一电阻引入电压,第二级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与非门U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可控硅V1阴极串联三个二极管D5-D7,用于抬高可控硅V1阴极的电位。
所述的可控硅V1阳极和接地端之间接有由两电阻串联组成的支路,用于采样电压,生成过零脉冲,两电阻间连通与非门U3的输入端。
所述的可控硅V1阳极经一二极管和一电阻后,与接地端之间接有一电容,再经一电阻,一路与接地端之间接有由一用于滤波的电容和一用于稳压的稳压二极管并联组成的支路,另一路经一二极管与可控硅V1的控制极相连。
所述的第一级三极管T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由一电容和一电阻并联组成的支路,用于选择响应频率,对信号进行一级放大,再经一电容经第一级三极管T1的集电极耦合采样到第二级三极管T2的基极。
所述的第二级三极管T2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由一电容和一电阻并联组成的支路,用于频率选择,对信号进行二级放大,再经一二极管接入与非门U4的输入端。
所述的与非门U4与与非门U3之间接有一正向二极管;所述的与非门U3与与非门U2之间接有一反向二极管;所述的与非门U2与与非门U1之间接有一反向二极管。
所述的与非门U1输入端经由一电容和一电阻并联组成的支路引入电压,与非门U1的输出端与可控硅V1的控制极之间连接有一电阻与一二极管并联组成的支路。
所述的电源端并联有用于过压保护的压敏电阻。
本发明两线制电子节能开关采用一进一出的方式,响应灵敏,采用了可控硅完全过零触发技术,使其可靠性大大增加,适用于各种阻性、感性、容性等负载。使其适用于白炽灯,荧光灯、交流接触器、电子变压器、节能灯、应急电源等负载。其整机工作电流小,因此功耗比同类产品更低,工作更稳定,可靠性更强,真正起到节能的绿色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两线制节能开关,包括电源、整流电路、可控硅V1、可控硅触发电路、信号采样器、信号放大电路和负载,电源端并联接入压敏电阻,对开关进行高压保护,再由整流电路进行全波整流,整流电路正极接可控硅V1控制开关的工作情况,可控硅V1的阴极接有三个二极管D5-D7,用于抬高可控硅的阴极的电平,同时阳极与接地端接有由电阻R8和电阻R9串联组成的支路,采样电压用于生成过零脉冲,然后正极经二极管D8和电阻R1后,一路与接地端之间接有电容C3,用于抬高该点的电位,使其大于220V,另一路经电阻R2后,与接地端之间接有由用于滤波电容C1和用于稳压的稳压二极管DW1并联组成的支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磁力机械密封装置
- 下一篇:车床中心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