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球球罩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8239.2 | 申请日: | 200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6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平;潘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红苹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慧英 |
地址: | 310012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球球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罩,尤其涉及一种安防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高速球外设的球罩。
背景技术
高速球是集光学、电子、机械、信息处理于一体,由摄像头、动力传动、运动控制装置,基于高速并行处理的图像分析、识别、压缩和通信等部分组成一种安防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因其具有视频摄像、位置控制、方位和镜头预置、运动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火焰及烟雾检测报警等多种功能,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大楼、银行、机场、车站、海关、交通、电力、厂矿企业、及人无法值守的地方的安防监控场合。
由于高速球内摄像机工作温度为-5℃~45℃,超出此温度范围摄像机工作时,会影响图像质量,甚至损坏摄像机,因此安装在室外的高速球一般都需要罩设防护罩,且室外防护罩密封性要高,以避免雨水进入,以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如风、雨、雪、霜;所以一般在上罩与下罩的间隙中,夹入一O型密封圈3,密封圈的直径大于间隙,通过过盈配合,使密封圈变形,达到密封目的,如图1所示,但这种密封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在安装密封圈时必须加润滑脂,上罩与下罩才能顺滑地合拢,后期维护时因缺少润滑脂,上罩与下罩难以合拢,维修人员往往拆除O型密封圈3直接将上罩与下罩合拢,带来密封不良的后遗症;2)对上罩与下罩的直径和圆度有比较高的要求,上罩与下罩的间隙过小了安装不进,过大了密封不好,如图2、3所示,且与密封圈接触的上下罩要非常的圆且内壁要求非常的平滑,否则就难以与密封圈形成紧密接触,影响密封效果。但目前,高速球罩一般采用铝板经压制延伸成型,后经机械切割制成,铝板在延伸变形时在内壁会产生拉痕(俗称皱纹),要想得到光滑的内壁,必须经过二次加工抛光处理,增加加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球球罩,这种球罩通过密封圈的顶部抵靠在内罩底部的平面上,密封圈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安装槽的内壁上,密封圈与内壁、内罩形成密封接触,从而实现达到密封目的,这种密封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密封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高速球球罩,包括上罩、下罩、密封装置;上罩包括罩盖、双层罩壳,罩盖盖设在双层罩壳上,所述的双层罩壳包括外罩和内罩,内罩套设在外罩内;下罩包括透明罩圈、透明罩,透明罩固定在透明罩圈上;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圈、密封环,连接环,若干个螺钉;所述的连接环固定在内罩侧壁上,连接环内设有的螺纹孔与螺钉相匹配,所述的密封环设置在透明罩圈上的安装槽内,透明罩圈上的通孔内的螺钉将密封环固定在安装槽内,密封圈设置在密封环上,在密封环与密封圈接触的一端设有一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环形槽,密封圈的外下侧面抵靠在环形槽上,密封圈的顶部抵靠在内罩底部的平面上,密封圈的另一侧面抵靠在安装槽的内壁上;若干个螺钉穿过透明罩圈上的通孔与连接环内设有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若干个螺钉为四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作为优选,在透明罩圈上设有若干道凸起,所述的若干道凸起设置在透明罩与透明罩圈的连接处附近。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起为半圆形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若干道凸起为两道凸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描述的高速球球罩内设的这种密封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时不需要加润滑脂,上罩与下罩就能顺滑地合拢,后期维护时也不会存在没有润滑脂时,上罩与下罩难以合拢,维修人员拆除O型密封圈直接将上罩与下罩合拢,带来密封不良的后遗症的问题;这种结构的高速球球罩对上罩与下罩的直径和圆度要求不高,加工成本低、且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O型密封圈恰好夹入上罩与下罩的间隙中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上罩与下罩的间隙过小,O型密封圈安装不进的示意图;
图3是背景技术中上罩与下罩的间隙过大,密封效果不好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高速球球罩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下罩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红苹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红苹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