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管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8125.8 | 申请日: | 200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6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仁山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F16L15/00;B32B1/08;B32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送饮用液体的复合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庭中用于自来水输送和在工厂车间中用于诸如牛奶、果汁等饮用液体输送的管件主要有不锈钢管材管件、镀锌管材管件和聚丙烯管材管件三种。
不锈钢管材管件安装连接方便,可拆卸且比较卫生,使用效果较好,但是其材料成本较高;镀锌管材管件也具有安装连接方便,可拆卸且比较卫生的优点,但是耐老化和耐腐蚀性较差;聚丙烯管材管件材料成本低、耐老化、耐腐蚀性好,能满足饮用液体输送的清洁卫生要求,但是安装连接不方便,且强度较低,容易损伤。
中国专利CN2437424Y公开了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管,其结构特点是由内管和外观组成,内管为聚丙烯塑料,外管为无缝铝合金。该种复合管的缺点是机械强度仍然较低,安装连接仍不是很方便。
此外上述4种管材管件在长期的使用中,管件外壁会因灰尘和锈蚀而变得肮脏不堪,且难于清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观较好且耐腐蚀、耐老化和耐锈蚀的用于输送饮用液体的管件。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复合管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管,在径向方向上由里至外依次包括聚丙烯管层、金属管层、环氧树脂管层和胶衣树脂管层。
上述金属管层为铸铁管层、不锈钢管层或铝合金管层,上述胶衣树脂管层优选采用彩色胶衣树脂管层。
上述复合管的内孔直径为6mm~1000mm,聚丙烯管层的厚度为0.5mm~10mm,金属管层的厚度为0.5mm~20mm,环氧树脂管层的厚度为0.2mm~3mm,胶衣树脂管层的厚度为0.2mm~100mm。
上述复合管两端端部的金属管层还均有一凸环部,其中环氧树脂管层和胶衣树脂管层从复合管两端的凸环部之间处顺延并覆盖在该金属管层的两个凸环部的外表面上,即在该凸环部处,复合管在径向方向上由里至外依次包括聚丙烯管层、金属管层、环氧树脂管层和胶衣树脂管层。
上述金属管层在两个凸环部处的厚度比位于两个凸起的环部处之间的金属管层的厚度大1mm~10mm。
上述复合管一端端部的金属管层还有一向外凸起并露出的金属公接头,金属公接头的外表面具有螺纹,即在该金属公接头处,复合管在径向方向上由里至外依次包括聚丙烯管层和金属管层;在该复合管的另一端端部,金属管层还有一金属母接头,金属母接头内表面具有螺纹,环氧树脂管层和胶衣树脂管层从金属母接头与金属公接头之间处顺延并覆盖在该金属母接头外表面上,即在该金属母接头处,复合管在径向方向上由里至外依次包括金属管层、环氧树脂管层和胶衣树脂管层;两根复合管通过所述的金属母接头和金属公接头相配合而可以连接在一起。
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①先将成形的食品级聚丙烯管和金属管以模压或者拉伸的方法紧密套合在一起而形成具有聚丙烯管层和金属管层的管材;
②清洁经过步骤①处理得到的管材的外表面,用塞子塞住聚丙烯管内孔的两个端口,用喷枪在金属管层的外表面喷涂环氧树脂;
③在环境温度为15℃~50℃的通风条件下,将步骤②制得的喷涂有环氧树脂的管材静置6小时至24小时,得到具有环氧树脂层的管材;
④在环境温度为20℃~60℃的条件下,在环氧树脂层的外表面再喷涂或者手糊一层胶衣树脂,当胶衣树脂固化形成胶衣树脂管层后,即可得到成品复合管。
所述金属管层为铸铁管层、不锈钢管层或铝合金管层,胶衣树脂管层为彩色胶衣树脂管层。
所述复合管的内孔直径为6mm~1000mm,聚丙烯管层的厚度为0.5mm~10mm,金属管层的厚度为0.5mm~20mm,环氧树脂管层的厚度为0.2mm~3mm,胶衣树脂管层的厚度为0.2mm~10mm。
复合管两端端部的金属管层还均有一凸环部,其中环氧树脂管层和胶衣树脂管层从复合管两端的凸环部之间处顺延并覆盖在该金属管层的两个凸环部的外表面上,即在该凸环部处,复合管在径向方向上由里至外依次包括聚丙烯管层、金属管层、环氧树脂管层和胶衣树脂管层。
所述金属管层在两个凸环部处的厚度比位于两个凸起的环部处之间的金属管层的厚度大1mm~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仁山,未经刘仁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1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稳定的缓释口服给药组合物
- 下一篇:实现电子邮件通知的系统、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