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量甜菊糖A3甙的提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67748.3 申请日: 2007-03-23
公开(公告)号: CN101270138A 公开(公告)日: 2008-09-24
发明(设计)人: 卢国定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绿之健药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H15/24 分类号: C07H15/24;A23L1/236
代理公司: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袁忠卫
地址: 315505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含量 甜菊糖 sub 提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含量甜菊糖甙的提取方法,甜菊糖A3甙是甜菊糖甙中最优良的甜味组分,是蔗糖的甜度300-450倍,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口感清新爽口,可以完全替代蔗糖,成本更低,味质更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腌渍制品、日用化工,医药及保健品等所有用糖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状况:甜菊糖甙,俗称甜菊糖(Stevioside),是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中精提的新型天然甜味剂,原产于南美洲的巴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地。我国甜叶菊是1976~1977年从日本引种栽培成功的,并于1979年提取出了甜菊糖甙开始在食品罐头中试用成功。

甜菊糖甙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新型、保健、天然甜味剂。该产品在人体内无残留、安全无毒,有利于调节血糖,促进脑力活动,对心脑血管病、肥胖病、糖尿病患者有辅助治疗功能,更有助于防治龋齿和作为苯丙尿酮症(PKU)病人的糖类替代物。甜菊糖在日本、韩国及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甜菊糖是目前世界已发现并经我国卫生部、轻工业部批准使用的最接近蔗糖口味的天然低热值甜味剂。是继甘蔗、甜菜糖之外第三种有开发价值和健康推崇的天然蔗糖替代品,被国际上誉为“第三糖源”。

甜菊糖表现出的甜度与甜味是其中多种甜味成份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已确定的六种甜味成份中,Stevioside是主要成份,约占67-70%,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其次是甜菊糖A3甙(Rebaudioside A),约占15-20%,甜度为蔗糖的450倍,且味质最接近蔗糖,其它组份的含量都较少。

高含量甜菊糖A3甙性状:白色至微黄结晶性粉末或颗粒,是甜菊糖中最优良的甜味组分,甜度为蔗糖的450倍,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其味质非常接近蔗糖,口感清新爽口,无后苦味,属甜菊糖苷的替代产品,并且保持了原有甜菊糖苷的其它优点,甜味在口中不易消失。熔点196-198℃,耐高温,在酸性及碱性溶液中较稳定(PH3-9),可更好地改善食品的味质,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档次。

高含量甜菊糖A3甙用途:可以完全替代蔗糖,成本更低,味质更好,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腌渍制品、日用化工,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所有用糖领域。

高含量甜菊糖A3甙存在缺陷:现今只有甜菊糖甙中Stevioside和40%-80%甜菊糖A3甙相关作用研究,含量≥90%甜菊糖A3甙研究至今没有,甚至40%-80%的甜菊糖A3甙提取方法也未见报道。

在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甜菊糖甙的精制方法有专利申请号为01127569.3的甜菊糖甙的精制方法、专利申请号为98111347.8的高品质甜菊糖甙分离富集工艺、专利申请号为02135141.4的一种甜菊糖味质的改善方法,它们也主要报道在甜菊糖甙的精制上,对特定的甜菊糖A3甙提取也没有进行技术报道,而且提取的纯度也不够高,一般在90%左右,也限制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背景技术而提供一种高纯度、能更好地改善食品味质、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方法合理、容易实施的高含量甜菊糖A3甙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含量甜菊糖A3甙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依次为:

(1)水提步骤:将经过粉碎的甜叶菊用水进行提取,并过滤;

(2)树脂分离步骤:将滤液过大孔树脂柱,用醇类溶剂进行洗脱,解吸液过离子交换树脂柱,取流出液部分;

(3)脱色步骤:取流出液部分加入脱色剂,过滤,烘干得粗品;

(4)结晶步骤:将粗品用醇类溶剂溶解,静置,过滤得到晶体;

(5)重结晶步骤:再用醇类溶剂多次重复结晶;

(6)洗涤步骤:用醇类溶剂洗涤,烘干得到成品。

优选,所述的水提步骤其水与甜叶菊的质量比例在5-20:1,温度在60-90℃,提取1-3次,每次0.5-2小时,这样容易提取出甜叶菊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以后的分离工作量。

优选,所述的树脂分离步骤其大孔树脂柱采用HPD-600型树脂,醇类溶剂浓度为60-90%,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

优选,所述的脱色步骤其采用活性炭或硅胶进行脱色,在温度60-90℃下脱色15-45分钟,这种脱色安全可靠,工艺成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绿之健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绿之健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77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