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式调光窗帘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6889.3 | 申请日: | 200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章小龙;茅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小龙 |
主分类号: | A47H23/00 | 分类号: | A47H23/00;A47H23/0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32浙江省绍兴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调光 窗帘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窗帘的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能更有效的控制透光程度的复式调光窗帘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窗帘是室内必备之物,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窗帘多种多样,按形式来分主要有帷幕式,百页窗式和卷帘式三种。
帷幕式窗帘一般只能处于“拉上”、“打开”两种状态,即全部采光或全部挡光两种状态,不能均匀的调节挡光的程度,一般是采用透光性好的纱帘和遮光帘组合起来使用。
百页窗式窗帘可以调节挡光的程度,但由于通常的百页窗式的帘片为水平方向安装,容易在帘片上积聚灰尘,又不易清洗。垂直悬挂的窗帘片虽然也可以转动方向来调节挡光的程度,也不易积灰,但由于帘片限位不充分,一受外力影响(如风吹等)就会使其晃动,改变挡光的程度。
而现有市场中的卷帘式窗帘,往往窗帘的面料比较厚实致密,虽然遮挡阳光,但不透风,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影响室内通风。而且遮阳后又挡光,使室内光线灰暗不足。另有一种卷帘式的通风遮阳滤光窗帘,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将窗帘面料用网布来代替,这种窗帘的防窥视效果不好,而且没有调节光线的功能。
目前,还有一种如专利号为93105734.5的窗帘,能控制透光度,且又具有通风、遮光、滤光的优点,但这种窗帘在结构加工上也有缺陷,此窗帘必须在帘幅完全打开后才能调光;还有在生产工艺上较为复杂,由于这种复合型窗帘的生产必须借助于机器设备,而这种结构又只能将起遮光作用的窄条材的两个边部分两次与对应的第一宽片、第二宽片粘合,为此加工工艺复杂;另外此窗帘的窄条材容易积灰,又不便彻底地清除灰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及市场的需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式调光窗帘的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简单,材料节省,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使窗帘更具有调光的灵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式调光窗帘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准备整块透光面料和与前述宽幅度相等的窄条形遮光面料;
b、将遮光面料的一面上胶;
c、再把一条遮光面料传送并使上胶面与透光面料粘合;
d、重复步骤C,使各条遮光条材间以等距排列。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为:遮光面料的两个较长对应边的边部涂上热熔胶。既能保证复合黏结的牢度,又能节省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为:透光面料与遮光面料通过热熔技术粘合。此工艺技术是将两者面料瞬间粘合,生产效率高,并且任何面料的组合都能采用热熔技术粘合。
本发明的工艺步骤还包括将两面料粘合后的遮光面料背面的透光面料裁剪掉。将透光面料的预料裁剪掉可以减轻整幅窗帘的重量,也能增强拉绳时的灵敏度。
本发明的遮光面料上胶面的也可以整面刮上热熔胶。增强粘合牢度也增强了整幅窗帘的平整度。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为:两条遮光面料之间的间距略小于或等于其本身的长度。即成型后的窗帘的正面以透光面料的长度大于遮光面料的长度1~2cm为最佳优选方案,或者两者也可以是等长度等间隔排列。这样有利于实现遮掩整个建筑空洞,并且可根据需要调节控制窗帘的透光程度。
本发明的透光面料可采用网格纱布、玻纤丝面料,遮光面料可采用具任何色彩或图案遮光面料,前述的透光面料与遮光面料可任意组合且间隔排列。有利于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此设计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本发明的遮光面料采用亚麻和聚酯短纤纱交织而成的面料或采用聚酯混纺纱和聚酯短纤纱交织而成的面料,由于此面料的特性,使窗帘更具通风、透气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材料节省,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使窗帘更具有调光的灵敏等优点,根据本发明制造的窗帘,使用时可以调节任意程度的透光度或全遮光,并且本发明的非透明面料可按照制作者的意图与无限多种遮光面料任意组合,能形成其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遮光面料的反面对应两边上胶后的示意图;
图2为遮光面料粘接到透光面料上的示意图;
图3为遮光面料的反面整面上胶后的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发明制造的一种窗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小龙,未经章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8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