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6495.8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天安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12/56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怡 |
地址: | 650032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多媒体信息 传递 网络 | ||
1.一种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其特征在于:
一、制造出具备数据处理和数据无线传输的硬件装置,包括个人信息终端和智能接入点,个人信息终端为随身携带的无线电收发和数据保存及处理能力的装置,智能接入点为具备数据中转、寄存功能和数据整合处理能力的位置固定的无线电收发装置,智能接入点无须接入外网独立工作,或者多台个人信息终端与智能接入点组网使用形成无线局域网,或者智能接入点与现有INTER网连接,作为INTER网接入点;
二、设立服务网站,在服务网站和具备INTER网接入能力的智能接入点之间建立数据传输,直接利用现有的INTER网络实现数据的高速双向传递,此时,由多个的个人信息终端、智能接入点以及服务网站共同组成的整体,就构成了具备全面覆盖范围的信息服务网络;
三、上述每个装置中安装控制数据传输路径规则和数据帧结构的软件,使每个装置对接收到信息中的多个变量因子和环境设备密度进行计算,获得对应的数据接收路径规则,同时决定数据是否保存,实现数据选择性接收,达到最大效率的接收,每台设备数据传输模式的数学模型相同如下:
f(x1,x2,x3,δ)θ(x3,δ)=∑
其中:f为数据帧结构,θ为路径规则,δ为同一空间环境中的设备密度,∑为数据传输模式,x1为发出信息的设备自身的设备地址码,x2为发送信息针对设备的设备地址码/接收地址码,x3为信息类别编码;
四、信息是被依照标准的数据传输模式发送出去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信息中包含的多个变量因子和环境设备密度存在严格对应关系,保证了在相同条件下所有同类型设备有着相同的数据发送路径规则和数据帧结构,每台设备数据传输模式的数学模型与上述相同;
五、所有在网络中传递的信息是用不同的代码来区分其功能类型的,不同功能与类型的信息,对应着各自专门的代码——信息类别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件装置是具备多媒体短消息寄存和转发能力的,所有接收到信息的设备,并非只是进行接收和阅读,同时还将此信息自动的保存在设备存储器中成为寄存信息,以备其他设备检索并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天安,未经赵天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4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