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藻水处理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66313.7 | 申请日: | 2007-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龚爱民;宋天文;林志祥;李丰超;卢敏;孔令琼;邱勇;彭玉林;文俊;张洪海;傅蜀燕;周斌;郑昌坝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爱民;林志祥;宋天文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1/24;C02F3/08 |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健 |
| 地址: | 650201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工艺 | ||
1.一种高藻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下列步骤:高藻水先进入鱼塘(1),在鱼塘内放养有食藻鱼类;从鱼塘的出水进入气浮池(2),并依次流经滤池(3)、清水池(4)后进入环流湿地(6);气浮池处理效果差时,出水进入应急处理池(5),再次进入气浮池(2)流经清水池(4),清水池出水进入环流湿地(6);环流湿地(6)结构为两组并联,每组呈四条渠道(7)环形串连,在渠道(7)之间设有中隔导流墙(8);在进水端(9)设置生物接触区(10),并在该区装设填料(11),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生物膜(12),依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生物接触区填料下设有穿孔布气管(13);在外侧两渠道设有水下推动器(14);并在环流湿地进水端设有气水反冲洗装置(15)。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高藻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鱼塘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串联连接,串联的鱼塘之间依靠底部开孔进水,经鱼塘截留及鱼类滤食可去除部分藻类,出水经气浮池、滤池进一步处理,可将绝大部分藻类去除,滤池出水经清水池整流后进入环流人工湿地,在人工湿地中完成对藻毒素的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爱民;林志祥;宋天文,未经龚爱民;林志祥;宋天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3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稳定剂组合物
- 下一篇:洗衣装置的给水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