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杜鹃花的选育和繁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65999.8 申请日: 2007-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1218871A 公开(公告)日: 2008-07-16
发明(设计)人: 张长芹;张敬丽;田伟;马永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06
代理公司: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马晓青
地址: 650204***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杜鹃花 选育 繁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植物品种选育和繁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杜鹃花‘中国红杜鹃’的选育和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属于杜鹃花属映山组,是著名的栽培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省,迄今,现有技术中未有从锦绣杜鹃品种中芽变而来的新品种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锦绣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 Sweet)芽变而得‘喜临门杜鹃’的方法和其嫁接繁殖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杜鹃花‘喜临门杜鹃’的选育和繁殖方法,由锦绣杜鹃芽变枝进行嫁接和扦插繁殖。

具体地,取锦绣杜鹃开花的芽变枝条,选用锦绣杜鹃扦插繁殖健壮的一年生苗做砧木,用劈接法进行嫁接,待嫁接的植株长大进行扦插繁殖。

扦插苗生根10天后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在苗床生长2个月后将苗先移植到塑料袋内,待翌年再将袋苗移植入盆。移栽时摘除多余花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喜临门杜鹃品种培育过程和方法(包括系谱、培育过程和所使用过的亲本或者繁殖材料的说明):

系谱:喜临门杜鹃是以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芽变而来,由锦绣杜鹃一个开花的芽变枝条,进行嫁接繁殖,二年后开花。

新品种喜临门杜鹃为常绿小灌木,高60-80cm,幼枝粗壮,红色被糙伏毛,分枝多,芽、嫩叶、叶柄和花梗均被白色糙伏毛。叶革质,叶面深绿色,狭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具短尖头,基部阔楔形,长3-4cm,宽1.5-2cm。伞形花序顶生,有花1-3朵;花梗红色长1.2-1.8cm,密被白色糙伏毛,花萼绿色,底部1/3处紫色,裂片宽卵形,萼片具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冠红色,或深粉红色,阔漏斗形长5.5-6cm,直径约6-7cm,雄蕊红色,长4-5cm,花期3-4月,蒴果,果期9月。

喜临门杜鹃适宜嫁接和扦插繁殖,选用锦绣杜鹃扦插繁殖健壮的一年生苗做砧木,于7月份进行嫁接,嫁接采用劈接法。待嫁接的植株长大后于每年的5-7月进行扦插。扦插后一般25-30天左右生根,生根后注意施肥,每隔1天进行一次叶面施肥,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即可,待生根苗在苗床内生长2个月后移栽,将扦插苗先移栽至准备好的育苗袋内,次年3月后再移植于盆内。为保持完好的株形和树势,要注意摘蕾,将多的花蕾摘除,以保证其营养。

锦绣杜鹃属于杜鹃花属映山红组,是著名的栽培种,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省,新品种‘中国红杜鹃’是从锦绣杜鹃的芽变枝条选育出的,通过扦插繁殖。经查阅FRED C.GALLEA所著的《AZALEA》一书,特别是经科技查新报告显示,未检索到有关‘喜临门’品种的报道。

相近品种为锦绣杜鹃,与培育种喜临门杜鹃相比两者的性状区别主要在于:原种锦绣杜鹃高1.5-2.5m,枝淡灰褐色,有花1-5朵,花梗密被淡黄褐色长柔毛,长0.8-1.5密,花萼大绿色,5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冠玫瑰红色或粉白色,阔漏斗形长4.8-5.2cm,直径约6cm,裂片5,阔卵形,长约3.3cm,具深红色斑点,花丝玫瑰红色,花期4-5月。中国红杜鹃植株矮小,高仅60-80cm,幼枝红色,有花1-3朵;花梗红色长1.2-1.8cm,密被白色糙伏毛,花萼绿色,底部1/3处紫色,裂片宽卵形,萼片具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冠红色,或深粉红色,阔漏斗形长5.5-6cm,直径约6-7cm,,雄蕊花丝红色,长4-5cm,花期3-4月。

喜临门杜鹃品种所属的属或者种的中文和拉丁文: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

喜临门杜鹃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详细说明:

喜临门杜鹃品种特异性较对照种不论在株形大小、花及花梗、花丝和毛的颜色等有多处特异性状,见表1。

表1  中国红杜鹃与对照性状区别表

经过对喜临门杜鹃6年多的观察,性状保持一致,未发现变异植株,稳定性好。

喜临门杜鹃适宜种植的区域、环境以及栽培技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5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