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痤疮的保健品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5531.9 | 申请日: | 2007-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北京市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痤疮 保健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祛痤疮的保健品,是一种祛痤疮的保健品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保健品。属于保健品领域。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的慢性皮肤炎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痤疮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不分地域、年龄及性别之别,发病率均有明显提高的趋势。全世界有数亿万计的患者正在被恼人的痤疮苦苦折磨着,近年来痤疮的流行性调查发现,11-2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达80%以上,25-35的青年人发病率达15%以上,如不及时治疗或防治不当,可遗留终生难愈的瘢痕,而影响容貌,令众多青年患者十分苦恼。
中医治疗痤疮,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已为医学界所肯定,但是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由于本病好发于颜面部位,有损面部的美容,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而目前的美容技术又不能达到患者的要求,且副作用大,给患者精神和经济上带来很大负担。所以,发明一种祛痤疮的保健品,具有及其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祛痤疮的保健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生地黄2.5~10份 赤芍2.5~10份 蒲公英1.5~6份
女贞子1.5~6份 红花1.5~6份 栀 子1.5~6份
鱼腥草1.5~6份 甘草0.1~2份 昆 布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生地黄3.0~7.0份 赤芍3.0~7.0份 蒲公英2.5~3.5份
女贞子2.5~3.5份 红花2.5~3.5份 栀 子2.5~3.5份
鱼腥草2.5~3.5份 甘草0.5~1.5份 昆 布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生地黄 5份 赤芍 5份 蒲公英 3份
女贞子 3份 红花 3份 栀 子 3份
鱼腥草 3份 甘草 1份 昆 布 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生地黄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可治疗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514页)。
赤芍性味辛、苦、味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659页)。
蒲公英药性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可治疗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瘰疠,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烧,咳嗽,咽喉肿痛,胃炎,肠炎,痢疾,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烧烫伤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 第3427页)。
女贞子药性甘、苦,凉。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的功效。可治疗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目暗不明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324页)。
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可治疗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达损伤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604页)。
栀子药性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症,吐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2242页)。
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喘,喉蛾,痈肿疮毒,痔疮,热痢,热淋,水肿,带下,疥癣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2007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未经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55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单通道电子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三轮摩托车的双发动机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