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厚薄不同分布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构件的制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4014.X | 申请日: | 200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4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晴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晴祺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燕秋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厚薄 不同 分布 高尔夫 击球 构件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尔夫杆头击球面构件的制法,特别是指一种具厚薄不同分布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构件的制法。
背景技术
习知高尔夫杆头击球面构件(face)是以金属棒材锻造成型,其锻造压力需要400顿以上,材料损失约50%以上。若高尔夫杆头击球面构件要使用β钛材料成型,由于β钛材料温度超过800℃以上其晶粒会产生变化,造成强度降低,因此必须将其加工温度控制在800℃以下,在低加工温度下要将棒材锻造成厚度仅为1.5至4mm左右的击球面构件,非常难以锻造,尺寸控制不易,加工困难。而且,习知击球面构件有呈杯状(cup face)的,在低加工温度下要将棒材锻造成厚度仅为1.5至4mm左右的击球面构件,更是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厚薄不同分布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构件的制法,其制程较为简易,且成品精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厚薄不同分布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构件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下列步骤:步骤一、将选用的金属原料板材裁切出预定形状的片状金属板;步骤二、将步骤一的片状金属板压出预定的凹凸形状;步骤三、将步骤二的凹凸金属板单面铣平,使其形成不同厚薄。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步骤二是将步骤一裁切出的金属板的中央部位往一侧面凸出,中央部位外侧形成一平面部位,平面部位外侧往另一侧面凸出形成凸起部位。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步骤三是将步骤二制成的凹凸金属板从所述凸起部位单面铣平至与中央部位的凹陷平面齐平。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包含有步骤四,是将步骤三制得的金属板压成杯状,以形成具厚薄不同分布的杯状击球面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用板材成型,其材料损失约为20~30%,可降低成本。其不需使用高压力的锻造机,可降低设备成本。采用以平板先压成凹凸状再铣去单面的加工,非常容易控制厚薄的分布,制成品质量精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步骤一裁切出的板材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2-2剖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步骤二压出的凹凸板材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4-4剖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步骤三铣去单面具不同厚薄板材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中6-6剖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步骤四压成杯状击球面构件的主视图;
图8是沿图7中8-8剖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具厚薄不同分布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构件的制法,包含有下列步骤:
步骤一、将选用的金属原料板材(例如β钛或是麻时效钢等)裁切出预定形状(即击球面构件的展开形状)的片状金属板10,如图1、图2所示。
步骤二、将步骤一裁切出的片状金属板10压出预定的凹凸形状,使其成为凹凸金属板20,如图3、图4所示。是将需要变薄的部份往金属板10同一面方向压凸。
步骤三、将步骤二制成的凹凸金属板20单面铣平,形成不同厚薄,如图5、图6所示。是将凹凸金属板20的压凸面21单面铣平,形成具不同厚度的金属板30。
在步骤二中是将标号23的中央部位往图中金属板20的另一侧面22方向凸出,标号24的部位几乎仍为平面,标号24部位的外侧25为向侧面21凸起的部位。将侧面21铣平,如图5、图6所示,即铣至与中央部位23齐平,中央部位23保留原有板材的厚度,平面部份24铣去部份厚度,平面部份24的外侧凸起部位25铣去最多厚度,形成最薄的部位。中央最厚部位23形成击球面的中央部位,具有最大厚度。
本发明通过简单的裁切、冲压、铣平、压制成型等步骤,即可将平板板材制成具有厚薄不同分布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其步骤精简,不需昂贵的加工设备,并能在低温下施工,不存在破坏板材强度的虞虑,且成品尺寸精准,质量优良,用料又省,可节省成本,深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再如图7、图8所示,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成杯状的击球面构件,第二实施例承续第一实施例,前面三个步骤完全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二实施例多了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具不同厚度的金属板30压成杯状,即成为具厚薄不同分布的高尔夫杆头杯状击球面构件40。最后再将杯状击球面构件40的端缘铣去部份,使其成为一凸部41,以便在后续的制造工序中与杆头壳体组装作业。如图7、图8所示,中央最厚部位23形成击球面的中央部位,具有最大厚度,从最薄部位25弯折形成杯状,端缘部位26仍保有板材厚度,方便形成凸部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晴祺,未经陈晴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4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隔离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固体储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