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油工程循环气体再生方法及其专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63517.5 | 申请日: | 2007-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苏长明;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21/16 | 分类号: | E21B21/16;E21B4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韦庆文 |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工程 循环 气体 再生 方法 及其 专用 装置 | ||
1. 一种石油工程循环气体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三相分离并降温:使从井筒返出的高温气液固的混合相通过处理液,气体从处理液中逸出,液体和固体留在处理液中得到混合液,逸出的气体被处理液降温;混合相流量:0.2~80m3/秒·m3处理液,环空出口的混合相流速:3~30m/s,环空出口的混合相温度:20~150℃,处理液温度:10~70℃;
(2)干燥:将步骤(1)逸出的气体送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气体循环使用;
(3)液固分离: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进行液固分离,分离出其中的固体,液体循环使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工程循环气体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是下述水溶液中的一种:
(1)含有一种或多种可溶性无机盐或可溶性有机盐的水溶液,所述盐的总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1%~10%;
(2)含有一种或多种可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所述可溶性聚合物的总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5%~0.1%;
(3)含有可溶性无机盐和可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所述可溶性无机盐和可溶性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10%和0.05%~0.1%。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油工程循环气体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可溶性无机盐为铝盐、铁盐、钙盐、镁盐、钾盐、聚合铝和聚合铁,所述可溶性有机盐为有机铝盐、有机钙盐和有机钾盐,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为聚季胺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它们的衍生物。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工程循环气体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是柴油、原油、矿物油或含有一种或多种可溶性聚合物的油溶液,所述可溶性聚合物的总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5%~0.1%。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工程循环气体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是水包油乳液或油包水乳液。
6.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工程循环气体的再生方法所使用的气、液、固三相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要包括储液罐(1)、固液分离器(2)、油水分离器(3)、冷凝器(4)、混合器(5)和气体干燥装置(6),储液罐(1)的底端通过管道与固液分离器(2)的上端连接,并且固液分离器(2)上端低于储液罐(1)的底端,储液罐(1)的顶端通过管道与气体干燥装置(6)连接,气体干燥装置(6)上设有气体排出口,固液分离器(2)的下端设有固体排放口,固液分离器(2)的中上部通过管道与油水分离器(3)连接,油水分离器(3)的中上部设有油相排放口,下端与冷凝器(4)连接,冷凝器(4)通过管道与混合器(5)连接,混合器(5)上设有气液固多相流的入口和气液固多相流与处理液混合后的混合物的排出口。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固三相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的内下部设有多相流体分配板。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固三相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器(2)优选为离心分离器或过滤器,分离出的液相进入油水分离器(3)。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固三相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冷凝器(4)与混合器(5)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化学剂的补加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35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视频实时监控的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有虫螨腈与氟铃脲的杀虫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