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63466.6 | 申请日: | 2007-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施艳荞;陈观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 |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聚偏氟 乙烯 微孔 滤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十多年来,微孔滤膜的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生化制药、医疗卫生及工业水净化处理等领域。目前微孔滤膜的制作方法有核径迹刻蚀法、熔融拉伸法、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简称NIPS)等。核径迹刻蚀法只适用于制作小面积的平均孔径大于0.2μm的平板膜;熔融拉伸法所得膜的孔径分布很宽,影响了其分离功能;非溶剂致相分离法是目前制作微孔滤膜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铸膜液中聚合物浓度一般只能在16-18%以下,加上相分离过程中溶剂与凝固浴(液)的交换,使得这种方法所得膜的强度不高。此外,这些制作方法得到的微滤膜的孔隙率一般在50%以下,膜的水通量一般小于200-300L/m2·hr·0.1MPa,存在水通量较低的问题。
热致相分离法(TIPS)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它是一种利用温度改变而致使高分子溶液发生液-液分相的原理制作微孔膜的方法。TIPS法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直到1981年Akzona公司的Castro才申请了第一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专利[US4247498(1981)]。TIPS法克服了NIPS法成孔差、膜强度低的缺点,但TIPS制作微孔滤膜时,因为从高温冷却易在膜表面形成致密皮层,并且孔结构,尤其是表面孔结构较难控制,成为TIPS法制作微孔滤膜的关键所在。
聚偏氟乙烯(PVDF)是由偏氟乙烯单体均聚或共聚得到的线性聚合物,其分子链易于结晶,实用温度范围为-40~150℃。作为一种新型含氟高分子膜材料,机械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磨性、耐温耐气候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PVDF不被酸、碱、强氧化剂和卤素所腐蚀,对脂肪烃、芳香烃、醇和醛等有机溶剂很稳定,在盐酸、硝酸、硫酸和稀、浓(40wt%)碱液中以及高达100℃温度下,其性能基本不变,而且耐γ射线、紫外线辐射,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因此,近年来在分离膜领域倍受关注。
目前,聚偏氟乙烯多孔膜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非溶剂致相(NIPS)法,但由于TIPS法有NIPS无法比拟的优点,故近年来TIPS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微孔滤膜的主要步骤包括:
1)将聚偏氟乙烯、稀释剂(必要时需加入某些添加剂)混合,并加热搅拌形成聚合物均相溶液;
2)将聚合物均相溶液均匀铺展于模具上浇注成型,以一定的冷却速率冷却使聚偏氟乙烯溶液分相、结晶固化成膜;
3)萃取膜中的稀释剂,洗涤、干燥,得到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
上述制备过程中,通常所使用的稀释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者环己酮、γ-丁内酯等化合物。但是,用上述稀释剂制作的膜,膜内孔结构不均匀,呈现球晶的松散堆积状,不具备理想的分离膜结构。此外,膜的使用性能和力学强度都不是很高,并且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己酮和γ-丁内酯都有一定的毒性,膜中起致孔作用的稀释剂还需用有机溶剂萃取,对环境和人都有一定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偏氟乙烯微孔滤膜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合物均相溶液均匀铺展于模具上浇注成型,冷却使聚偏氟乙烯结晶固化成膜;所述聚合物均相溶液含有聚偏氟乙烯和稀释剂;
2)萃取膜中的稀释剂,经洗涤、干燥,得到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
其中,稀释剂为乙二醇乙醚乙酸酯或/和二乙酸甘油酯。
其中,当稀释剂为乙二醇乙醚乙酸酯和二乙酸甘油酯时,二乙酸甘油酯与乙二醇乙醚乙酸酯的质量比为1∶9~9∶1,优选3∶7~7∶3;聚合物均相溶液中聚偏氟乙烯树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60wt%;优选为20-40wt%。并且,为了改善膜表面的致密化程度,聚合物均相溶液中还加有致孔剂,致孔剂用量为聚偏氟乙烯重量的1-10%;优选为3-6%;常用的致孔剂选自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磺酸钠、氯化铵和氯化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由于本发明所用的稀释剂以及致孔剂均为水溶性化合物,步骤2)萃取膜中的稀释剂使用的萃取剂为水;洗涤使用的洗涤剂为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3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