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烷烃和/或环烷烃芳构化催化剂及芳构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3406.4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薛炼;张玉红;马爱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58 | 分类号: | B01J23/58;B01J23/89;C07C5/13;C07C1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烷烃 环烷烃 芳构化 催化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烷烃和/或环烷烃芳构化催化剂及芳构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C6~C12烷烃和/或环烷烃芳构化的催化剂及芳构化方法。
背景技术
轻质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简称BTX)是石化工业生产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也是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组分。工业上生产芳烃的主要方法是催化重整工艺。催化重整是以C6~C12的石脑油馏分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临氢催化反应,使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烃或异构烷烃,同时副产氢气的过程。催化重整过程中涉及很多反应,如环烷烃脱氢、烷烃异构化、烷烃脱氢环化等,其中,烷烃脱氢环化反应是重整反应中反应历程最长、反应速率最慢和所需反应条件最苛刻的反应,但也是生产芳烃和高辛烷值汽油最重要的反应之一。重整催化剂一般为负载铂的双功能催化剂,目前常用的是双金属催化剂对C6、C7烷烃的芳构化选择性较低。Pt/KL沸石催化剂具有高的芳烃选择性,但存在着抗硫性能和再生性能差的缺点。因此,近年来,一些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开发其它一些氧化物为载体的催化剂,用于烷烃的芳构化反应。
Arata等(Appl.Catal.A:General 100,1993:19-26)制备了一些氧化物为载体的Cr催化剂,在550℃和He气为载体的脉冲反应条件下评价正己烷的芳构化性能,发现以ZrO2和HfO2为载体的Cr催化剂的转化率和苯选择性都高,而以SiO2和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低。
US6239323公开了一种脂肪族和脂环族烃的芳构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催化剂以ZrO2、HfO2或它们的混合物为载体,负载选自Nb、Cr、W、Mn、Ta和Re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制成催化剂,其中金属氧化物含量为0.01~10重量%,所述的催化剂中不含强酸、强碱或强酸和强碱中心。所述催化剂中优选含有选自第二主族、第三副族的金属氧化物、硅或铝的氧化物。该催化剂用于正辛烷异构化反应,转化率较低,所得C6~C8芳烃产物中所含邻二甲苯量较高。
CN1216938A公开了一种用于选择性芳构化的催化剂,用于含有C6~C12直链、支链烷烃和/或环状烷基或亚烷基链的烃类的选择性芳构化反应。该催化剂含有至少一种选自第VIII族的元素和/或铼和/或锡,负载在IVB族金属的氧化物上。所述的IVB族金属的氧化物优选氧化锆,且催化剂中还含有一种碱金属、碱土金属、第三主族或副族的化合物和/或锌,其含量优选0.1~15重量%。所述第三主族或副族的化合物为镧、钇、镓、铟或铊的化合物。所述催化剂用于正壬烷或正辛烷的异构化反应,具有高的乙苯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6~C12烷烃和/或环烷烃的芳构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烷烃转化率、乙苯选择性和活性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上述催化剂进行C6~C12烷烃和/或环烷烃芳构化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C6~C12烷烃和/或环烷烃芳构化催化剂,包括氧化锆载体、以氧化锆为基准计算的含量为0.1~5.0质量%的VIII族金属和0.01~0.5质量%的第二金属组分,所述第二金属组分选自钡、镍、钴或钼。
本发明在以氧化锆为载体的VIII族金属催化剂中加入第二金属组分,使催化剂在保持较高的芳烃产率和乙苯选择性的同时,活性稳定性明显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催化剂以氧化锆为载体,负载VIII族金属和选自钡、镍、钴或钼的第二金属组分,制得催化剂用于碳数较大的正构烷烃和/或环烷烃的芳构化反应,失活速率显著降低,活性稳定性提高,同时正构烷烃的转化率和芳烃产率仍保持较高的水平。
本发明催化剂中所述的VIII族金属含量优选0.3~2.0质量%,第二金属组分含量优选0.03~0.3质量%。所述的VIII族金属优选铂或钯。所述第二金属组分为镍时,催化剂中还可含有钴或钼,其含量优选0.01~0.5质量%。
所述氧化锆优选单斜相的氧化锆,即氧化锆中单斜相氧化锆含量至少为90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3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