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62983.1 | 申请日: | 2007-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焦斌斌;李超波;陈大鹏;叶甜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G01J5/02;G01J5/3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双层 结构 制冷 红外 成像 平面 阵列 探测器 | ||
1.一种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该探测器由微悬臂梁单元采用相互覆盖平铺嵌套的方式构成,所述微悬臂梁单元包括红外吸收板(1)、热变形结构(2)和支撑梁(3),所述热变形结构(2)与支撑梁(3)固定连接,所述红外吸收板(1)与热变形结构(2)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且固定连接;每个微悬臂梁单元的红外吸收板(1)覆盖在另一个与之相邻的微悬臂梁单元的热变形结构(2)的上方,形成相互覆盖平铺嵌套的微悬臂梁单元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变形结构(2)包括热隔离梁(4)和变形梁(5),所述热隔离梁(4)和变形梁(5)相间回折连接,且分布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变形结构(2)通过两端的热隔离梁(4)与支撑梁(3)固定连接,所述红外吸收板(1)与热变形结构(2)中部的热隔离梁(4)通过锚爪(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梁(5)采用双材料结构,在非金属薄膜上附着一层金属薄膜,两层材料厚度的比值接近两层材料杨氏模量的反比平方根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薄膜为氮化硅SiNx或二氧化硅薄膜,所述金属薄膜为金Au或铝Al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隔离梁(4)和变形梁(5)的厚度为0.3至2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板(1)的厚度为0.3至2μm,其光学检测面上进一步附着一层对红外有吸收作用的薄膜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材料为氮化硅、二氧化硅或多晶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板(1)平面与热变形结构(2)平面之间的间隔为0.1至4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械式双层结构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由金属或单晶硅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298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恒温衡压阀芯
- 下一篇:一种可治疗糖尿病的消渴降糖中药制剂胶囊





